持刀伤人未遂如何定性: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杀人罪的刑罚可以是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取决于伤情程度,轻伤可判拘役或管制刑,伤情接近轻微伤为有期徒刑六个月,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为有期徒刑一年,伤情接近重伤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故意伤害罪需造成轻伤以上后果,否则不构成犯罪。刑罚量化标准可根据人体伤情鉴定标准确定。
持刀故意杀人,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二是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伤害罪轻伤怎么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伤情接近轻微伤,社会影响不大、被害人有过错或被告人全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为拘役刑或管制刑。
(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为有期徒刑一年。伤情接近重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故意伤害行为必须致受害人轻伤以上后果,才构成故意伤害罪,理由是:
第一,虽然《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未对具体的伤害后果作出规定,但第二款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严重残疾等伤害后果的刑事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根据伤害后果的程度和刑罚的轻重成正比的逻辑,可以认为第一款所规定的刑罚就是对应轻伤这种危害结果的。
第二,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但书规定,危害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若故意伤害行为仅造成被受害人轻微伤,则其行为应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能认为是犯罪。
第三,司法实践中对人体伤情进行法医学鉴定的量化标准是《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在适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时,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来解决故意伤害罪的量刑问题,而在适用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时,应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来解决定罪问题,即伤害后果达到什么程度才构成故意伤害罪。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故意伤害罪中的轻伤,判决可根据伤情接近轻微伤、社会影响、被害人过错和经济赔偿等因素,决定拘役刑或管制刑。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可判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伤情接近重伤的可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故意伤害罪必须致受害人轻伤以上后果才构成,且根据刑法和法医学鉴定标准来确定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诈骗未遂以诈骗罪定罪,未遂者可减轻处罚: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对职工事故伤害是否属于工伤的行政确认行为,具有行政性质和须申请的特点。单位、职工或其近亲属对认定结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查看全文

自首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自首的情形包括: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后主动交代罪行、逃跑后被通缉追捕中主动投案、正在投案途中被捕、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等;但若在后续诉讼阶段供述反复,只要有其他证据证明犯罪行为成立,仍应定罪...查看全文

未遂持刀伤人罪如何定性?

持刀伤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对于致人重伤的,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殊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践

抚养权变更可通过协议或诉讼解决,双方一致可签协议,否则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定情况下,若抚养方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另一方可申请变更抚养权并得到支持。否则,需证明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否则不会判决变更抚养权。...查看全文

中止犯刑罚确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中止犯的量刑标准:根据我国刑法,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对是否造成损害结果进行减轻或免除处罚。中止犯的成立条件包括行为人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并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避免了危害结果。中止犯是一种被刑...查看全文

未持刀伤人如何定性?

持刀未伤人的定罪视犯罪人的主观目的和犯罪情节而定。持刀抢劫未伤人构成抢劫罪,而持刀伤人或杀人的目的则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根据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查看全文

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三种方式:法官判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法官可直接判定是否需要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为最终鉴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由鉴定人进行,结论确定医疗过失参与度。责任认定是医疗诉讼的...查看全文

未伤人持刀定罪问题探讨

持刀未伤人的定罪如下:持刀抢劫未伤人构成抢劫罪;持刀伤人或杀人的目的可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处理。故意伤害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查看全文

未遂持刀罪如何定性?

持刀伤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伤害程度可判处不同刑期,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对于致人重伤者,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致人死亡或采用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者,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对...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累犯、犯罪团伙首要分子、可能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但抢劫罪量刑可以根据特殊情节从轻、减轻处罚,如果抢劫涉及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的财务困境、生活所迫、学习或治病急需等情况,最终刑罚可能低于三年有期徒刑,从而可能具...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指向同一犯罪事实、互相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共同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查看全文

法律适用与实践探讨

黑白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无效,民事法律行为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否则无效。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无效。...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问题与实践

房屋租赁期限的约定和要求。定期和不定期租赁的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满后,出租人有权收回房屋,承租人有义务返还房屋。如需继续租用,承租人需提前3个月提出并得到出租人同意。出租人应按期限交付房屋并保证承租人合法使用。...查看全文

法律观点与实践探讨

兼职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备法律效力。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需满足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等条件。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无效。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无效。...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与实践探讨"

对于判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但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除外。宣告缓刑需满足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探讨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

侵害他人造成死亡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按地区平均工资标准,赔偿金按可支配收入标准,被扶养人生活费按消费支出标准计算,但年龄和扶养人数有影响,且赔偿总额有限制。...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业界实践

技术开发合同履行中,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导致失败或部分失败时,风险责任的承担应按合同约定处理或补充约定;无法达成补充协议时,可依据合同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责任;若仍无法确定,则由当事人合理分担。...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践案例

单位只订立试用期合同违法,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应在劳动合同中商定。劳动合同对双方权益保护重要,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双方权益。有些单位利用劳动者对劳动法不了解,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分隔开来是违法...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隐匿财产罪属于恶意转移财产,债权人可请求撤销,撤销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窝藏财产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处罚徒刑或罚金。隐匿或销毁会计凭证、账簿、报告,涉及金额50万元以上或拒不交出者,应立案追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