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能否追究责任?

律师回答
摘要:保密协议对于防止员工泄露企业保密信息至关重要。违反保密协议的员工可能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并需赔偿公司损失。民法规定追究违约责任,劳动法要求劳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允许行政机关处罚违法行为,刑法规定刑事责任。违反保密协议的员工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严重后果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
中小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司的高管、技术人员等核心员工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跳槽或被竞争对手挖走,并且泄露企业的保密信息给第三方。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保密信息的泄露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公司都会要求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但如果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应如何处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保密协议的定义保密协议是指当事人双方就其中一方告知另一方的书面或口头信息,约定另一方不得向任何其他第三方披露该信息的协议。在协议中约定负有保密义务的当事人若违反约定,将应当保密的信息披露给第三方,则可能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当事人双方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应当以书面的方式约定保密信息的范围和内容,以及保密的期限等信息。
跳槽员工违反保密协议违反保密协议的处理方式通常情况下,由于跳槽员工违反保密协议导致公司损失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并且赔偿公司损失。
1.依《民法》规定追究违反保密协议的当事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追究侵害商业秘密的侵权人,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如果是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为保密协议书产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仲裁范围,依据《劳动法》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违反上述约定的劳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要求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如罚款。跳槽员工被追究行政责任后,依然要承担赔偿责任。
4.刑法上的救济,侵犯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作为权利人可以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向公安机关控告,要求立案侦查,追究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延伸阅读
结语:保密协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可能导致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民法、劳动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违约责任、劳动仲裁、行政处罚以及刑事追究等手段都可用于处理跳槽员工违反保密协议的行为。企业应当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依法追究违法责任,确保保密信息的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三十五条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司能否追究离职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的责任?

保密协议对于保护商业秘密至关重要,违反保密协议的雇员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数额根据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利确定,恶意侵犯商业秘密可增加赔偿倍数。保密协议应明确商业秘密的所有权和保密内容,细分技术和运营信息等。用人单位可采用密秘明细确立保...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公司是否可以追究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离职人员在承担保密的义务的同时也有得到经济补偿的权利。如果保密协议规定离职人员的义务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则离职人员应承担保密义务。此外,竞业禁止协...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协议可追究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如果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可追究其违约责任。如果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和违约金,则劳动者需要依法向单位支付违约金;如果涉嫌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劳动者的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员工违反保密协议的责任?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劳动者承担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离职员工因违反保密协议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违反保密协议可能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违约和侵权责任,用人单位可要求违约金或赔偿损失。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者需支付赔偿和合理开支。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者可被判处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怎么办理?

律师解答: 雇员违反保密协议很可能同时侵犯了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因此,用人单位可以要求雇员承担违反保密协议约定的违约责任,如果保密协议中约定了违约金,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违约的雇员支付违约金。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怎么处理

我国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多种法律救济方法,包括民法追究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劳动法劳动仲裁申请损害赔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制止侵权行为;刑法救济向公安机关控告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公司能否在员工离职后追究其责任

员工离职2年内可控告公司违法行为,申请仲裁维权。离职或在职员工可向劳动监察投诉公司违规行为,2年内必须查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离职一个月后申请仲裁。合同解除不按规定解除再主张补偿金不予支持。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任...查看全文

公司能否追究已离职员工责任

已辞职的员工能追究责。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劳动仲裁时效内,用人单位可以提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n...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职务侵占能否追究刑事责任?

离职并不会终止对职务侵占的刑事犯罪的追究责任。只要有确凿证据,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涉案刑罚为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之间,追诉期为5年。根据《刑法》第271条和第272条的规定,对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查看全文

员工违反保密协议要承担什么责任

违反保密协议需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违约和侵权责任。用人单位可要求违约金。侵犯商业秘密可能构成行政和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合同可追究什么责任?

律师解答: 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责任: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罚款;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当事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合同可追究什么责任?

法律解析: 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责任: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罚款;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当事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协议是否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分析: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如果给其所在的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双方约定了违约金且数额合理的,则按其约定来担责;如果数额不合理的,可依法申请调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能否追究过去职务侵占的责任?

离职并不会终止对职务侵占的刑事犯罪追究责任,只要有确凿证据,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刑期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之间的犯罪,追诉期为5年。...查看全文

员工因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公司能否要求竞业赔偿金?

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若用人单位未给予竞业限制补偿金。劳动争议包括工作时间、休假、社保、福利、培训及劳动保护等争议,以及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确认劳动关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了适用范围...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了还能追究责任吗

合同解除了还能追究违约责任吗离职后是否还会追究以前的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已经离职,如果属于当事人在职时的职务行为,通过离职交接清楚,不应该在当事人离职后追究责任。 2、如果是经济损失,在双方合同有明确约定,用人单位有...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协议的刑事责任

保密协议是当事人之间为保护商业秘密而签订的协议,违反保密协议会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保密协议,向第三方披露约定不得披露的书面或口头信息,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一旦当事人违反保密协...查看全文

离职后公司还能追究员工的责任吗

法律分析:一、离职后公司还能追究员工的责任吗员工离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公司还能追究其责任吗

一、员工离职后公司还能追究在职期间的责任吗 员工从单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