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的责任与应对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单位购买工伤保险后,工伤事故由工伤保险基金赔偿。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至四级伤残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月度伤残津贴,五至六级伤残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七至十级伤残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时,由基金或用人单位补足差额。职工还可根据情况解除劳动关系并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地方政府规定。
单位购买工伤保险后发生工伤事故由工伤保险基金赔偿。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延伸阅读
结语:单位购买工伤保险后,发生工伤事故将由工伤保险基金赔偿。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将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月度伤残津贴,金额根据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确定。退休后,将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有差额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对于五级至十级伤残的职工,将享受相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具体标准由地方政府规定。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将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八条 【侵害劳动者人身权益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用人单位雇用童工的应对措施

用人单位雇用童工的处理方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罚5000元,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违规未改正的,罚款升至1万元,营业执照或登记可能被吊销。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被用人单...查看全文

用工责任与用人单位责任是否对应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中的用工主体责任并不等同于形成劳动关系。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特殊用人单位的责任是一种连带赔偿责任,基于招用劳动者的雇主责任。这种责任不同于普通用人单位的责任,也不意味着形成劳动关系。这一观点...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合同应对措施

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可以通过劳动局或劳动监察大队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签订合同并支付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关系超过一年视同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不...查看全文

单位犯罪的应对措施

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一般情况下,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形不以单位犯罪处罚,如个人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应对措施

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也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劳动仲裁流程:向劳动仲裁单位投诉,提供相关证据,填写申请表格。劳动仲裁一般在60天内处理,如有充分证据,用人单位需支付。法律后果包...查看全文

单位违反集体合同的法律责任及应对措施

单位违反集体合同需承担责任,但需满足两个条件:违反合同行为和有过错。违反行为可为完全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过错指企业或工会及职工在实施违反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双方过错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时,各自分别承担责任。工会可要求...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的法律责任与应对措施

合同欺诈的起诉流程包括梳理案情收集证据、确定管辖法院、聘请律师以及做好开庭准备;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在于履约能力、积极履约行为和资金物品的运作方式;合同欺诈属于民事纠纷,但如果欺诈手段严重且目的是非法占有财产,则应报案追究刑事...查看全文

责任赔偿后的应对措施

连带责任赔偿后,可以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连带责任的承担可按损失比例划分,超过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可以向其他人追偿。连带责任会导致财产冻结。连带责任的情形包括保证、合伙、代理、共同侵权、共同债务、产品责任、出借业务介绍信、企业法人...查看全文

医疗事故责任人应对措施

医疗事故责任人应依法处理,包括刑事追究和行政处分;医疗机构应受警告、停业整顿等处罚,医务人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医疗事故构成要素包括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过失造成患者损害、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医疗事故诉讼时效可因权利人...查看全文

责任划分及应对措施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为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与是否接听电话无关。主要责任是因违章发生事故或导致人员伤亡,驾驶证将吊销2年。同等责任是双方违章导致事故,驾驶证扣12分或不扣分。次要责任是对方违章导致事故,对方受伤或死亡,驾驶证扣...查看全文

酒驾相对不诉,单位应对措施

醉驾相对不诉后单位一般不会处罚,但醉驾被拘役后可能解除劳动合同。醉驾法院开庭后不立即坐牢,需等司法判决生效后决定。醉驾判拘役两个月不能保释,取保候审适用于较轻罪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查看全文

应对谣言的方法:措施与措施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包括拘留和罚款。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撞到人全责的应对措施

在车祸中,如果对方车辆是全责,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其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如果强制保险的赔偿金额不足以覆盖损失,则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如果仍然不足以弥补损失或者对方车辆没有投保机...查看全文

注册资本不足的法律责任与应对措施

注册资本不到位的股东责任包括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未缴纳出资加速到期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注册资金认缴制的优势特点包括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查看全文

与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后的补救措施;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违约责任由双方承担。如有一方违约,需办理解约手续才能申请换发新的《就业协议书》。具体流程包括办理解约函或证明、向学部提出申请并经审核、最后由学院审核并换发新协议。...查看全文

个人参与网赌的应对措施

网络赌博参与者根据赌资数额和行为性质可能面临不同的法律处罚,轻微违法行为可被处以罚款或拘留,涉及金额较大或造成社会影响的则需接受更严厉的处罚。若将网络赌博作为职业且多次违法,涉嫌触犯刑法的赌博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查看全文

行政拘留对单位和个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根据单位规定,对于被行政拘留的员工,应当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明确规定收到该行政处罚的员工应当被开除,则可以进行开除处理。但如果未作明确规定,则不能对其进行开除处理。缓刑人员与单位的劳动合同自行解除,不发给生活补助费,一般可不...查看全文

街道应对措施及责任分工

电力原因引起的楼房火灾损失,责任由电力部门承担;喷淋启动引起的损失,责任由火灾鉴定责任方承担;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根据具体情况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消防法》第五十一条,火灾发生后,相关单位和人员应配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调查,并提供实...查看全文

乙方违约责任及应对措施

合同违约责任及终止权:一方违约需赔偿,另一方可选择终止合同;协议可规定违约处理方式;违约方不能单方面终止合同,需按约定或协商解决;可通过协商或法院上诉解决争议。...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对措施

劳动者应当举证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可提供工作内容、制度依据、交流资料等证据。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应支付双倍工资,未购买社保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补缴。违法解除合同需支付双倍补偿金。可通过劳动仲裁或投诉维护权益,不服仲裁结果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