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怎么算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单位没有在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该单位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如果单位扣押工资,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等。而关于双倍工资问题,如果用人单位具有书面订约行为外观,不具有不订立合同的内心意思,且劳动者存在找人代签可能的,可排除用人单位双倍工资支付责任的适用。另外,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如果单位没有在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单位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因为单位的违法行为,你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单位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等。支付加班工资属于劳动纠纷,应该尽快去提出劳动仲裁,你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可以随时离职。
单位没有权利扣押任何工资。搜集一些证据能够证明你与这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比如工作牌、工资卡、考勤记录等任何一个。当然单位给你交的保险是最好的证据。
法律依据有,《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纠纷应当去哪儿进行仲裁调解?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当事人一方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需要说明的是,当事人双方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总裁委员会申请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一方管辖。
这类行为属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我国的劳动者可到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进行相应的申述,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相关的劳动者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金作为相应的补偿,我国的劳动部门也会积极的办理。
二、未签劳动合同未必双倍工资
具备劳动合同基本条款、能够确立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入职审批表可以视为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张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不予支持。在案件审理中,应综合整体情况,将双倍工资支付责任的规定进行目的解释,若用人单位具有书面订约行为外观,不具有不订立合同的内心意思,且劳动者存在找人代签可能的,可排除用人单位双倍工资支付责任的适用。
可归责是判断用人单位是否承担二倍工资的基本原则,劳动者已经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又要求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不能主张二倍工资。
人事负责人负有代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职责。在用人单位尽到诚实信用、谨慎注意义务的情况下,人事负责人因失职甚至故意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主张一倍工资罚则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综合上面所说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就是属于不合法的,如果再不发工资的话,那么就是罪上加罪,这样的行为会付法律责任的,因此,作为一位劳动者一定要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直接拿出证据提起诉讼,要回自己的损失。
三、没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诉讼时效是多久
没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诉讼时效是一年。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均为一年,只是分不同情况,时效的起算点不同。
就八十二条规定的二倍工资性质而言,第八十二条隶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七章法律责任章节。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中的一倍应为正常的劳动报酬,另一倍则不是基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而是基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故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中的另一倍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惩罚性赔偿金,仅是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工资标准。基于以上性质,诉讼时效按以下方式计算:
1、二倍工资中的属于劳动报酬的一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即劳动关系未终止的,劳动者随时可以提出,劳动关系终止的,诉讼时效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
2、二倍工资中属于惩罚性赔偿金的一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1款: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即诉讼时效自用工之日起的第二个月开始逐月计算一年。
数额如何计算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月工资有约定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按照双方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来确定。
2、双方对月工资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应按《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来确定正常工作时间的月工资,并以确定的工资数额作为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
注:《劳动合同法》第18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3、如按《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仍无法确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数额的,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确定。
月工资未明确各构成项目的,由用人单位对工资构成项目进行举证,用人单位不能举证或证据不足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按照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确定。
4、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劳动者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劳动者在激烈的找工作竞争中好不容易拿到一份工作却面临着单位不给签合同的情况,为了保住自己的收入也就只能忍受这种侵犯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实际上单位不给合同是可以索要原本工资多一倍的工资的,如果单位不给就只需要在一年之内起诉都是会被接受的。
延伸阅读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作为劳动报酬。然而,关于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因此,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虽然法律未明确规定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则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总之,虽然法律未明确规定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但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则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单位没有在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该单位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作为员工,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法律,如果单位没有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等。另外,如果单位扣押工资,劳动者可以搜集相关证据进行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额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_x000D_ 2.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额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一、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额怎么计算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额的计算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额的怎么计算

因为未签订劳动合同一般是赔偿双倍工资,所以是赔偿按照劳动者的工资进行双倍计算。一般是11个月的工资,乘以2也就是22个月的工资,但已经支付的需要减掉。如果超过了一年的话,还可以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额的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因为未签订劳动合同一般是赔偿双倍工资。所以是赔偿按照劳动者的工资进行双倍计算。一般是11个月的工资,乘以2也就是22个月的工资,但已经支付的需要减掉。如果超过了一年的话,还可以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额的怎么计算

因为未签订劳动合同一般是赔偿双倍工资,所以是赔偿按照劳动者的工资进行双倍计算。一般是11个月的工资,乘以2也就是22个月的工资,但已经支付的需要减掉。如果超过了一年的话,还可以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怎么算

法律分析:1、未签劳动合同的补偿金的计算方式为,职员的月工资乘以2。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怎么算

法律分析: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最长能主张11个月的二倍工资。双方劳动关系存续一定时间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将日期补签至实际用工之日的行为,已经构成双方间的“合意”,不能再请求二倍赔偿。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补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需补签。超过一个月未签订的,应支付双倍工资赔偿。已建立劳动关系,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需在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补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未签订劳动...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补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不需支付赔偿金,但需尽快补签。若超过一个月未签订,需支付双倍工资赔偿。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签订书面合同,需在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补偿金怎么算?

1、未签劳动合同的补偿金的计算方式为,职员的月工资乘以2。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查看全文

无合同签订,劳动法补偿金怎么算?

劳动合同未签订且用人单位未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获得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用人单位在用工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劳动者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需支付劳动报酬。请律师的好处在于处理繁琐事务、...查看全文

如何计算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补偿金

如何计算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1、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主张补偿从工作的第二个月,至一年内的双倍工资;没有缴纳社保的,可以主张单位补缴,从工作之月起的社保;2、如果可以提供,加班不发加班工资的有效证据,那么可以要求单位,按规定支付加...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

法律分析:1、支付双倍工资。2、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补偿怎么算

法律分析: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的,要自用工的第二个月起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但以劳动者在单位的实际工作时间来支付,且最多支付不超过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补偿金怎样算?

1、未签劳动合同的补偿金的计算形式为,职员的月工资乘以2。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会有劳动补偿金吗

法律分析:未签订劳动合同会有双倍工资补偿。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人单位故意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用人单位故意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查看全文

如何计算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

法律分析: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补偿,是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从用工之日起的第二个月计算至一年时为止。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十一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_...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补偿金额计算方法

未签订劳动合同一般赔偿双倍工资,按劳动者工资计算,通常为11个月乘以2,即22个月工资,已支付部分需扣除。超过一年可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算

法律分析:1、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的,要自用工的第二个月起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但以劳动者在单位的实际工作时间来支付,且最多支付不超过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