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的影响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必须签订,并包含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未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需支付劳动者二倍工资。仅约定试用期而未约定合同期限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应当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延伸阅读
试用期结束后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试用期结束后未签劳动合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在试用期结束前与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如果未能及时签订劳动合同,雇主可能面临劳动关系未建立的风险,员工可能享受不到合法权益保障。此外,未签劳动合同也可能导致劳动关系无效,给双方带来不确定性。在法律上,员工可能要求雇主支付未签劳动合同期间的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此外,员工还可能寻求解雇赔偿、补偿金等法律救济措施。因此,雇主应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避免法律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结语:试用期结束后未签劳动合同可能带来法律后果。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在试用期结束前与员工签订正式合同。未签合同可能导致劳动关系无效,员工权益受损。雇主应支付未签合同期间工资、社保等福利待遇,员工可寻求解雇赔偿、补偿金等救济措施。为避免法律风险和纠纷,雇主应及时签订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风险提醒】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载体,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也有专门的《劳动合同法》来调整生活中的劳动合同纠纷。但是在实践中依旧有很多劳动合同相关的问题存在:1.劳动合同中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比如约定的薪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多于法定劳动时间。2.劳动合同中除了约定服务期和竞业协议后还对其他内容也约定了违约金。或者缺少了必备条款,如用人单位住址。3.在劳动者入职一个月后,用人单位还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出现劳动合同纠纷,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都可以聘请一位专业律师来处理:1.律师可以帮助用人单位起草劳动合同,确保内容合法,不会遗漏条款;也可以帮助劳动者审查对方起草的劳动合同,确保不会出现虚假内容或者强制条款。2.律师可以在劳动者入职一个月还未签合同的时候,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双倍工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签劳动合同的影响

劳动者在一个月内辞职需提前告知用人单位,否则可要求双倍工资;如不想继续工作,可直接离职并要求经济补偿金。因此,即使想直接走人,需考虑是否需要办理辞职手续,若不需要,可直接离职。...查看全文

试用期不签合同影响

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的影响是:如果劳动者在入职后一个月内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后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的时间内未签订劳动合同,应该补签...查看全文

试用期如何影响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关系,试用期的时间与劳动合同期限相关;劳动合同的期限包括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可以辞退劳动者的情形包括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规章制度、失职营私、对单位造成重...查看全文

试用期未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司与员工之间一旦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即便是试用期内也是如此。如果公司拒绝与试用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这是违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应该每月向该员工支付双倍的工资。因此,如果员工在公司工作超过一个月但不...查看全文

未签署劳动合同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者单方解除权,不受服务期协议限制。若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未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保、侵害劳动者权益、合同无效、强迫劳动或危及安全等情况,劳动者可解除合同且无需支付违约金。若用人单位未发生上述情形,劳动者解除合...查看全文

未续签劳动合同的影响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需支付双倍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续签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注意事项包括:在合同期满前依法续签、对职业病或工伤员工续签、连续工作满10年的员工可要求...查看全文

未签新劳动合同的影响

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劳动者可选择续签或不续签,根据原因可获得经济补偿。除非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工作完成为期限。合同可约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试用期限根据合同...查看全文

探讨劳动合同与试用期内影响

劳动合同签订与试用期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期限越长,试用期可以约定的时间越长,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可以是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查看全文

试用期满未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就是说,作为劳动者可以主张从工作的第二个月起至一年内的双倍工资,最长是11个月的工资。 劳动合同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一)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辞退?

律师分析: 试用期间没签劳动合同被辞退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以及入职的第二月开始,最多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的差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查看全文

试用期离职未签劳动合同?

律师分析: 试用期结束离职,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单位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向劳动者出具离职证明并办理离职手续。 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补偿,公司若不...查看全文

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合法吗

法律分析: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不合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得超过一个月。超过一个月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期满未及时续签的影响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后果:单位不续签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不续签:若单位保持或提高原劳动条件,无经济补偿;若单位降低原劳动条件,需支付经济补偿。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单位超1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每月应支付二倍...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影响

未签劳动合同、欠薪问题应保留有利证据,如工作证、考勤卡,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签订合同,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倍工资及其他款项。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未签合同需一个月内签订,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需支付二倍工资。《劳动法》第九十八...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试用期问题

劳动合同可存在试用期,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不同,试用期的限制也不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期限变化是否影响试用期?

不能再次约定试用期,员工离职后重新入职也不可再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的变更算作续签合同。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的期限由双方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不得约定试用期,不满1年试用期不得超过...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试用期有效吗

有效。 如果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仅在聘书、录用通知或其他书面文件中约定了试用期的,视作对劳动合同的约定,试用期的期限视作劳动合同的期限。同样,仅约定了试用期内薪资,则该薪资被视为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还...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试用期有效嘛

有效。 如果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仅在聘书、录用通知或其他书面文件中约定了试用期的,视作对劳动合同的约定,试用期的期限视作劳动合同的期限。同样,仅约定了试用期内薪资,则该薪资被视为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还...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试用期未签违法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即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在一个月内补充签订。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仅约定试用期而未约定具体期限,则试用期不成立,...查看全文

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违法吗

法律分析: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如果自用工之日起已经超过一个月的,是违法的。因为单位需要在用工之日起的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靳海波

北京市-北京市-顺义区

专职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8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