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
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一)《仲裁申请书》。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准确填写《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由申请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交仲裁委,一份由申请人留存(二)身份证明。申请人是劳动者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提交劳动仲裁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三)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关材料,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条)、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及复印件;(四)申请人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仲裁委根据立案审查的需要,要求申请人提交能够证明被诉人身份的有关材料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如被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应当提交其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情况的证明(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地、经营地等情况);如被申请人是劳动者的,应当提交其本人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等。
年终奖劳动仲裁申请书怎么写
1、要写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企业一方除写企业名称外,还要写法定代表人)、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单位地址、家庭地址、电话等。2、写明申请事项。也就是你想主张的事项。比如,支付拖欠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等。3、写明事实和理由,应叙述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事件、方式、手段和后果等,特别是要把引发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的关键性事实客观地交代清楚。还有何时入职、做什么工作、约定工资。应叙述的全面而又简洁。4、然后写结束语和呈文对象。“特向贵委提出申请,请求依法裁决”、“此致 县(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5、最后落款,即申请人姓名和日期,并且手写签名按上手印。范文:申请人:xxx,男,汉族,电话:xxxxxxxxxxx 住所:xxxxxxxxxxxxxxxxxxxxxx 邮编:xxxxx 被申请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住址:xxxxxxxxxxxxxxxxxxxx 邮编:xxxxxx 法定代表: xxxxxxx 职务,总经理 电话:xxxxxxx 申诉请求: 一、依法裁决被申请人现金支付申请人2013年年终奖2750元。 合计金额:XXXXXXX元事实和理由:陈述事情经过 申诉人为维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特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向贵委申请仲裁,恳请贵委予以公正裁决。 此致 XX市XX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诉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去劳动局仲裁需要哪些证据
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据有以下的类型:
1、书证。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在就职期间签订的协议书等;
2、物证。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打卡记录、工资单等;
3、证人语言。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4、视听材料。主要包括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监控录像、录音等。
年终奖不给发可以劳动仲裁吗
1、年终奖不给发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拖欠年终奖是属于拖欠工资的劳动纠纷之一,劳动者是可以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的。
2、根据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仲裁申请书和证据一起交。
劳动仲裁开庭,证据资料是要全部交上去的。
1、一般在仲裁庭开庭的时候,双方都需要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质证,只有经过质证的证据才是合法有效的。
2、在开庭阶段,证据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可能导致败诉的风险。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年终奖不给发可以劳动仲裁吗
1、年终奖不给发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拖欠年终奖是属于拖欠工资的劳动纠纷之一,劳动者是可以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的。2、根据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八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