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拖欠问题:公司应该如何解决?

律师回答
摘要:单位拖欠社保须交滞纳金,根据《劳动合同法》,单位未缴纳社保费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单位欠缴社保将被强制扣费,社保经办机构可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划拨费用。《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规定单位需在30日内申报缴纳社保费,未申报的按110%暂定,经营状况决定。若单位有欠缴情形,社保经办机构应发出限期补缴通知,逾期仍未缴纳将受法律处理。
单位拖欠社保须交滞纳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用人单位要做出赔偿,并补缴拖欠的社保资金,还要交滞纳金。这将导致企业越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损失越大,成本越高。单位欠缴社保将被强制扣费,对于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向用人单位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划拨申请后,应及时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予以划拨。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用人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于查明欠缴事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发出社会保险费限期补缴通知,责令用人单位在收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补缴,同时告知其逾期仍未缴纳的,将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一)未按规定申报且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二)申报后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三)因瞒报、漏报职工人数、缴费基数等事项而少缴社会保险费的。
延伸阅读
结语:单位拖欠社保须交滞纳金,根据《劳动合同法》,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单位需赔偿并补缴社保资金,还须交滞纳金。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将导致企业损失加大,成本增加。单位欠缴社保可被强制扣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划拨费用。用人单位需在30日内为职工申请办理社保登记并申报缴纳费用,未申报的按规定暂定缴费数额。如存在欠缴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发出限期补缴通知,并依法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十九条 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十五条 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十九条 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拖欠公司款应该如何解决?

首先,当公司出现款项拖欠问题时,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如果双方能够就后续的履行事项达成一致意见,一定要及时签订还款计划书或还款合同以保障债务人如期履行支付义务。其次,一方或双方可以申请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这种方式便于双方当事人互...查看全文

欠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违反约定,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需承担相应的责任。一、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旧公司社保问题?

社保转移流程:1、确认原社保结算,取得社保转移单;2、在新单位确认缴纳社保并有个人账号;3、凭转移单、身份证到新社保所在地办理异地接续。注意:只转移缴纳年限,不转移金额。...查看全文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农民工需要找劳动行政部门来解决;或者也可以找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等来处理;也可以与单位协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查看全文

社保拖欠问题怎么解决?

单位拖欠社保须交滞纳金,违法者需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单位需补缴拖欠社保资金并缴纳滞纳金。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将被强制扣费,社保机构可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划拨费用。此举将导致企业损失增加,成...查看全文

工资拖欠问题:劳务公司如何解决?

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办?确认劳动关系后,可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协商不成可投诉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如拖欠金额较大,可请律师打官司。拖欠工资投诉可向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根据劳动法,拖欠工资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要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和赔...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投资公司拖欠债务问题?

投资公司欠钱不还,可以通过协商、申请支付令或起诉法院来解决。如果对方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一般可以追回所欠的钱。在处理欠债问题时,应收集证据并依法申请强制执行。对于老师欠债不还的情况,同样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程序来处理,包括搜集证据并在...查看全文

解决公司拖欠工资问题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及经济补偿标准:如果遇到劳动争议,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申请仲裁,不满仲裁结果可起诉。根据国家规定,劳动者可要求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并加发25%的经济补偿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还需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和赔...查看全文

解决公司货款拖欠问题

公司拖欠货款解决方式:检查文件齐备、收集拖欠原因和证据、建立催收制度、设定最后期限、升级行动、起诉、调节分期收款、要求法律协助。个人拖欠货款解决方式:调解、仲裁、起诉、申请支付令。...查看全文

解决公司拖欠提成问题

单位应当支付员工的提成款,而对于提成款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劳动者需要证明与单位存在关于提成款的约定。如果劳动者无法证明约定存在,单位不需要支付提成款。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约定将决定争议的结果。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员工工资和提成款,如有...查看全文

公司拖欠社保应该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社保,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包括每满一年一个月的补偿、补交社保和最多12个月的双倍工资(一年时效)。...查看全文

工资拖欠问题:公司倒闭后如何解决?

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者可以向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给用人单位工作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要求双倍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给个人工作可直接起诉老板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相关法律规定劳动...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如何应对工资拖欠问题,包括投诉劳动监察、申请劳动仲裁等;拖欠工资可能构成犯罪的情况,如恶意拖欠、金额达到五万元等;工资拖欠超过一个月可视为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举报或起诉。...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拖欠货款问题?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拖欠货款拿不到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依法判决债权人按期还款。 拖欠货款怎么办拖欠货款的起诉流程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查看全文

货款拖欠问题如何解决

工厂拖欠货款处理方法:协商、仲裁、起诉追偿。起诉追偿需提供债务单位的法律资料、财产线索等初步材料清单。催收货款注意事项:先下手、迅速准确计算、准备零钱、确保应收账款正确、严格按规定执行,不私自延长还款期限。...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问题,如何解决?

如何应对拖欠工资和欠款问题?工资拖欠可通过投诉或报警解决,即使没有合同也可要求双倍赔偿。欠款不还属于民事纠纷,报警无效,需通过协商、诉讼、仲裁解决。警察主要处理刑事案件,不涉及民事债务纠纷。对于绝大多数借款案件,只能通过诉讼或律师...查看全文

工资拖欠问题如何解决

在面对工资拖欠或不发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沟通协商解决,若协商失败可依法监督用人单位并申请劳动仲裁,最终可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并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问题:如何解决?

拖欠工资又不给辞工,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拖欠一个月工资可辞职,可协商或向劳动保障机构投诉,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并要求支付补偿金。用人单位应及时支付工资,拖欠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查看全文

房租拖欠问题如何解决?

租客拖欠租金是民事纠纷,出租人可以报警并与租客协商,如无结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租金。法院判决后,租客应按时支付,如拒绝可申请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工资拖欠问题:如何解决?

本文介绍了员工在遇到老板拖欠工资时应该如何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和途径。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可以采取电话投诉、申请支付令、申请劳动仲裁和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文章还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