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翻倍起点是什么时候确定的?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者索要双倍工资时应注意,双倍工资是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惩罚性赔偿金,不属于劳动报酬。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一般是从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第二个月开始计算。索要双倍工资最多不能超过11个月。
一、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索要双倍工资应注意什么
索要双倍工资要注意双倍工资的时效问题。首先要对双倍工资中的“另一倍”工资进行定性。
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依法应当额外支付的“工资”并非劳动报酬性质,劳动报酬是基于劳动者的劳动而获得的一次性收入,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要求用人支付的双倍工资中的另一倍工资规定在《劳动合同法》第7章,属于对用人单位的惩罚性规定,而非劳动者所得。
因此,其支付的前提不是基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而是基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法律性质上属于惩罚性赔偿金。由此可见,双倍工资争议不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仲裁时效特别规定,而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
现实中,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都是有条件的。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单位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从而需要先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但双倍工资的支付最多是不能超过11个月,而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一般是从规定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第二个月开始计算。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而对于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也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在索要双倍工资时,需要注意双倍工资的时效问题。双倍工资的支付是基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属于惩罚性赔偿金,而非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因此,双倍工资争议不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仲裁时效特殊规定,而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一般来说,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是从规定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第二个月开始计算,且最多支付11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双倍工资的计算起点是什么时候?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时,应支付劳动者每月二倍工资。索要双倍工资需注意,双倍工资是对用人单位的惩罚性赔偿金,不基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双倍工资争议不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仲裁时效特定规定...查看全文

未签合同的工资翻倍规定是什么?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或违规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支付劳动者每月双倍工资。双倍工资计算期间为连续11个月或一年。双倍工资包括劳动报酬,但不包含非劳动报酬。...查看全文

五一三倍工资是什么时候?

五月一日三倍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查看全文

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起算点

法律分析: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不是从离职时开始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双倍工资是在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的要求,不属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起算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法律意识日渐觉醒,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不断攀升。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n...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起算?

律师分析: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起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仲裁时效起算点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起算 请求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起算点

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是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如果当事人对有关双倍工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十五日内起诉;而当事人在起诉前,依法申请仲裁裁决的时效期间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起算点

法律分析: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是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如果当事人对有关双倍工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十五日内起诉;而当事人在起诉前,依法申请仲裁裁决的时效期间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查看全文

钟点工什么时候发工资

法律分析:一、钟点工什么时候发工资小时用工多久结算一次工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但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什么时候开始起算最多能拿几个月的双倍工资

法律分析:双倍工资第2个月开始的计算,最多可以拿11个月的双倍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的计时起点是什么时候?

取保候审的起始时间从被采取措施次日开始计算,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案...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开始算是在什么时候?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故意不签订,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开始算是在什么时候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故意不签订,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法...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起点是什么时候?

《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超过20年法院不予保护。具体起算时间包括履行期限、债权成立、附条件或附期限、租赁终止、人身损害等。诉讼时效完成只消灭胜诉权,未丧失实体权利和诉权。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超时,诉讼时效三年...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什么时候开始起算,最多可以拿几个月的双倍工资

法律分析:一、双倍工资什么时候开始起算,最多可以拿几个月的双倍工资1、双倍工资的起算是从用工后第2个月开始的计算的,用工后的第一个月是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宽限期,这一个月是不计算在内的,也就是用工后的第一个月用人单位是可...查看全文

双倍工资什么时候开始起算,最多可以拿几个月的双倍工资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起算从用工后第2个月开始计算,用工后的第一个月是宽限期不计算在内。最多支持11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查看全文

什么时候要支付双倍工资

法律分析: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要支付双倍工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一个月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需从第二个月开始支付双倍工资。超过一年未签订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二倍工资仲裁时效计算起点

一、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2018年11月8日江苏省高院、省劳动仲裁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对双倍工资的时效起算点作出了明确规定。 《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