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劳动者在何种情形下要赔偿用人单位赔偿方式有哪些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2023劳动者在何种情形下要赔偿用人单位赔偿方式有哪些
(一)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按照现行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可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采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劳动者存在“过错”,也即应当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存在过错,即劳动者有违法或违约行为;第二、用人单位存在损害事实,即劳动者的违法或违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的损失;第三、用人单位的损失与劳动者的过错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全部具备的情形下,劳动者才承担赔偿责任。
(二)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具体情形
1、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3、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的而被认定为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4、劳动合同因劳动者的原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5、劳动者与前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尚未终止或解除,又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给前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劳动者存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形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
(一)一般来说,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仅限于劳动者的过错给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所造成的直接损失,针对不同情形,又有下列具体损失范围:
1、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用人单位招录其所支付的费用、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以及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损失。
2、劳动者违反约定的保密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用人单位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劳动者(侵权者)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用人单位因调查该劳动者(侵权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3、劳动者与前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尚未终止或解除,又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给前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给前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及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前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
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
劳动者因自身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1、用人单位损失额确定后,劳动者直接向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2、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报酬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一次性付清赔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与前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尚未终止或解除,又与其...查看全文

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分析: 1、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3、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查看全文

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1、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3、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查看全文

在哪些情形下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本文介绍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造成损害并需要赔偿的情况,包括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订立无效或部分无效、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等。赔偿的标准及损失的计算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包括工资收入损失、劳动保护待遇损失、工伤、...查看全文

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依据六种情形

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者违反规定或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查看全文

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不用赔偿?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不用赔偿的情形是:1.在试用期间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查看全文

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不用赔偿

法律分析: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不用赔偿具体如下:(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赔偿补偿金?

律师分析: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形,属于用工单位不用给予劳动赔偿的: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赔偿补偿补偿金?

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试用期不合格、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工作、欺诈或胁迫、追究刑事责任、不同意续订、不签订书面合同、享受养老保险或达到退休年龄、劳动者死亡或宣告失踪。...查看全文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情形有哪些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查看全文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协议赔偿情形有哪些?

律师解答: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查看全文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情形有哪些?

律师分析: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查看全文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查看全文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协议赔偿情形有哪些?

法律解析: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会给劳动者赔偿金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在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会给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是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来计算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查看全文

以下哪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什么情形下劳动者需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赔偿补偿?

律师分析: 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形,属于用工单位不用给予劳动赔偿的: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4、同时与其...查看全文

劳动者赔偿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赔偿情形:_x000D_ 1、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_x000D_ 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_x000D_ 3、劳动者违反...查看全文

劳动者在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事危害作业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观察期间、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劳动能力者、非因工负伤或患病在医疗期内者、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连续工作满15年且离退休不足5年的员工,以及其他法律...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要支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要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拒不支付加班费的;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发工资的;或者解约后,未依法给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