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伤恢复后安排工做不了

律师回答

工伤不能从事以前岗位的工作怎么办

工伤之后无法从事原来的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先调岗,调岗之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劳动者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单位支付工伤赔偿和经济补偿金。有劳动争议可以去劳动局投诉或者去用人单位当地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工伤与公伤的区别是

主体及相互间关系不同。工伤发生在劳动关系中,也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公伤发生在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之间,这种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带有行政属性。

确定待遇的依据不同。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条例和地方行政法规确定。公伤待遇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能否参加工伤保险待遇不同。工伤可参加工伤保险,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公伤不可参加工伤保险,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是享受相关的公伤待遇。

待遇支付主体不同。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比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公伤待遇由所在单位支付。

争议解决途径不同。因工伤待遇发生纠纷,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适用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解决。对单位公伤待遇有异议的,只能先通过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以上就是相关回答,对于受到工伤恢复后,仍然不能从事之前岗位的,那么可以和员工进行协商进行调岗,但是调岗后之前的工资待遇不能变,如果需要改变那么就应该和员工说明清楚,如果员工不同意那么可以让他主动辞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复原后安排工做不了

工伤痊愈后单位不安排工作怎么办 工伤痊愈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证明可以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提出上岗申请,如果领导据不安排,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在单位不希望工伤劳动者再去上班,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查看全文

工伤恢复后单位不安排工作应对措施

工伤恢复后单位不安排工作,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争议、辞退和离职争议、福利和保护争议、工资和赔偿争议等。如果协商或调解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可向法...查看全文

工伤恢复后上班工作应该如何安排

工伤恢复后工作安排待遇是与之前的情况一样,只要自己的伤情并没有导致自己的利益出现较大亏空,如果自己的情况不再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可以进行工作的平调,可能会存在工资上的差异,但是只要自己的职位没有下调,那么事情的解决就不会太过极端。...查看全文

工伤恢复后,单位未安排工作解决办法

工伤后工作单位调动需协商一致,如不成可投诉劳动局,最终可通过法律解决。《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全面履行义务,可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内容,书面形式记录变更后的合同。...查看全文

产后恢复与假期安排

入职多久可以休产假,法律规定与入职时间无关。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或多胞胎增加15天。流产则根据怀孕时间享受15或42天产假。休产假期间工资应按照休假前的月工资标准发放,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查看全文

工伤复工后的岗位安排及待遇?

律师分析: 工伤后能够正常上班或能继续上班,说明伤情不重,不应另增加工资(即:不能享受工伤工资、又另开一份工资)。如果本应当休工伤,而由于岗位特殊,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而安排带伤顶岗,这样情况用人单位会给予适当的补助。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工伤鉴定标准是在恢复后做的吗

法律分析:   1、工伤认定,伤情相对稳定,即应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工伤职工遭受事故伤害,工伤认定,经过治...查看全文

工伤骨折恢复好了,还要做伤残鉴定吗?

法律分析:可以的,无论是侵害事故的伤残鉴定,还是工伤事故的伤残鉴定都是需要员工康复之后进行的,所以骨折愈合是依然是可以进行鉴定的。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查看全文

工伤后岗位安排

工伤后上班,单位不能合理安排岗位怎么办 劳动者遭受工伤的,劳动者应当依法申请工伤鉴定,根据工伤鉴定的等级对照《工伤保险条例》要求赔偿,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查看全文

工伤康复后如何安排回家休养?

员工工伤期间可回家休养,但需定期医院复查,携带疾病证明请假。医院证明决定员工出院后是否需要休息,单位需请假了解情况。请假期间休养地由员工决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不变,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查看全文

怀孕单位给安排的工作做不了

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七条的规定: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查看全文

工伤痊愈后不安排工作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工伤恢复后单位不安排工作怎么办工伤恢复后用人单位不安排工作,从而产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查看全文

工伤后单位不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

律师分析: 劳动者遭受工伤的,劳动者应当依法申请工伤鉴定,根据工伤鉴定的等级对照《工伤保险条例》要求赔偿,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劳动者...查看全文

工伤恢复期如何发工资

在停工留薪期内,工人的原工资福利待遇将保持不变,并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旦工伤职工被评定为伤残等级后,原待遇将停止发放,而转为享受伤残待遇。通常情况下,停工留薪期不会超过12个月。然而,对于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情况,可以适...查看全文

工伤恢复期工资怎么算?

律师分析: 在劳动者工伤期间即使是劳动者无法继续参加工作,也应该保留劳动者的职位和工资待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留职留薪。一般来说,工伤期间的薪水发放以伤者上一年的平均薪资水平为标准,发放时间不超过12个月,受到工伤的劳动者应该及时争...查看全文

复工的工作应该怎么安排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上下班等方式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来复工。用人企业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应对紧急生产任务,依法不受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工伤康复后,员工去上班,原岗位工资是否能恢复?

工伤恢复后工作安排待遇与伤前相同,只要利益没有受损,可以进行工作平调,可能存在工资差异,但职位不会下调,解决不会过于极端。工伤期间按正常工资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可适当延长,满期后需继续治疗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查看全文

轻微伤已经恢复了可以鉴定吗?

律师分析: 轻微伤省厅鉴定完后还可以申请司法鉴定,但是对于轻微伤的鉴定建议尽早,由于这种损伤恢复时间短,恢复效果好,过晚鉴定对伤者非常不利。就法医鉴定而言,如果是做伤残鉴定,要求伤者在伤后三个月鉴定,医学上的功能恢复期普遍认为以三...查看全文

轻微伤已经恢复了可以鉴定嘛?

律师解答: 轻微伤省厅鉴定完后还可以申请司法鉴定,但是对于轻微伤的鉴定建议尽早,由于这种损伤恢复时间短,恢复效果好,过晚鉴定对伤者非常不利。就法医鉴定而言,如果是做伤残鉴定,要求伤者在伤后三个月鉴定,医学上的功能恢复期普遍认为以三...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工伤后单位未安排工作解决方法

工伤恢复后单位不安排工作,可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争议。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合同履行、辞退、工伤医疗费等。当事人可先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提起诉讼。工伤医疗期根据工龄和在职年限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