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推定与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区别

律师回答
摘要: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是刑事司法中的两个原则。无罪推定是指在未经判决前,被告人应被视为无罪,而无需自证无罪。疑罪从无是在证据不确凿的情况下,应推定被告人无罪。无罪推定有助于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和诉讼地位,而疑罪从无有助于确保正确判决。这两个原则的确立是司法进步的体现。一项无罪判决比起其他模糊的结案方式更符合疑罪从无原则。
1、定义不同:
(一)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除以上内容外,无罪推定还包括:被告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被告人提供证明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行为,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被告人有罪。
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基本人权,也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
(二)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疑罪从无原则又称“有利被告原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生标准。由于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被追诉的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也不能完全排除被追诉被告人实施了被追诉犯罪行为的嫌疑,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从诉讼程序和法律上推定被追诉被告人无罪,从而终结诉讼的行为的法律原则。
2、确立的意义不同:
(一)无罪推定。
确认无罪假定原则,有利于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问题。
确认无罪假定原则,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以辩护权为核心的诉讼权利,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作用。
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和疑难案件的正确解决。有利于在国际人权斗争中争取主动权。
(二)疑罪从无。
“疑罪从无”作为无罪推定原则的一项具体内容,其意义在于:在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
从确立无罪推定,到向“疑罪从无”靠近,这当然是司法的进步。法院在三年五次审理后作出的无罪判决,比起更多同类案件最终语焉不详地“撤诉”或者“从轻”来,更加符合“疑罪从无”的原则。
延伸阅读
结语: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中的重要原则。无罪推定保护被告人的权利,要求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视其为无罪,并不要求被告人证明自己的无罪。疑罪从无原则则是在证据不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应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两个原则的确立意义重大,有利于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问题,保障其辩护权和诉讼权利,并促进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和正确解决疑难案件。法院作出无罪判决是司法进步的体现,更符合疑罪从无原则。这些原则的确立对于争取主动权和维护国际人权斗争也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零一条 在审理过程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
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区别

疑罪从无与无罪推定的区别有哪些 1、定义不同: (一)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除以上内容外,无罪推定还包括:被告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被告人提供证明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查看全文

疑罪从无与无罪的区别

疑罪从无是指如果用以证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不足、事实不清,达不到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则推定该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无罪。实际上是“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的体现,更多体现为程序上的无罪;但是无罪则可能是被指控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查看全文

疑从无罪原则?

律师分析: 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刑事诉讼中,不管是在侦查阶段,还是审查起诉阶段,或者而是审判阶段,司法工作人员都是要坚持疑罪从无原...查看全文

疑罪从无原则的法条?

律师分析: 疑罪从无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而是在刑事诉讼法里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根据该规定,如果证明被告人构成犯罪的证据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要求,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查看全文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区别

法律分析:嫌疑人与犯罪嫌疑人没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简称。 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疑人、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查看全文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区别

法律分析:嫌疑人与犯罪嫌疑人没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简称。 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疑人、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查看全文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区别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区别在于:1、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2、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查看全文

疑罪从有和疑罪从无的区别

二者都是刑事裁判的原则,各走一边。      疑罪从无是一个前提,即错误的放跑一个坏人带来的破坏远比错误的冤枉一个无辜者带来的破坏小。隐含的逻辑是,人是有限的,...查看全文

疑罪从无原则的确立

不纵不枉无疑是刑事司法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司法实践中时有发生的疑罪案件不免令这一追求陷于两难境地。所谓疑罪案件,就是指司法机关对受理的刑事案件虽经反复侦查、调查,但所得判决宣告无罪的公诉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对因主要事...查看全文

无罪推定原则

法律分析:无罪推定原则,又可称为无罪类推(与有罪类推相对应),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查看全文

什么是疑罪从无的原则

疑罪从无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当无法证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时,应推定被告人无罪。检察机关有权选择适用该原则。不起诉情形包括轻微、追诉时效、特赦、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疑罪从无的三大原则是:无法证实犯罪事实、有利于被...查看全文

什么是疑罪从无原则?

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于被告人”人权保障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疑罪从无原则是什么

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于被告人”人权保障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疑罪从无原则是什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针对疑罪从无的规定,疑罪从无原则的法条为刑事诉讼法中的第二百条。其中体现疑罪从无原则的条款为,在证据不足时,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作出证据不足而无罪的判决。证据不足一般是指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查看全文

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的差别是什么?

法律解析: 第一、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针对某个行为是否有罪;而无罪推定原则所针对的是某个嫌疑人是否有罪。 第二、所依据的法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的依据是刑法,为实体法;而无罪推定原则所依据的是刑诉法,为程序法。 【法律依...查看全文

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的差别是什么?

律师解答: 第一、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针对某个行为是否有罪;而无罪推定原则所针对的是某个嫌疑人是否有罪。 第二、所依据的法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的依据是刑法,为实体法;而无罪推定原则所依据的是刑诉法,为程序法。 【法律依...查看全文

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的差别是什么?

法律解析: 第一、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针对某个行为是否有罪;而无罪推定原则所针对的是某个嫌疑人是否有罪。 第二、所依据的法条不同。罪刑法定原则的依据是刑法,为实体法;而无罪推定原则所依据的是刑诉法,为程序法。 【法律依...查看全文

我国是无罪推定还是疑罪从无

法律分析: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查看全文

我国是无罪推定还是疑罪从无

法律分析: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查看全文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区别是什么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区别在于:1、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2、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肖以荣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4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