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死亡赔付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合法用工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导致劳动者死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工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赔偿,未缴纳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二是非法用工单位造成劳动者工伤死亡,按照劳动部的规定,非法用工单位需支付一次性赔偿金,具体赔偿项目未明确;三是个人非法开采导致的矿难,此时赔偿金属于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一、工伤死亡赔付分为以下情况:
1、合法用工单位发生工伤事故造成劳动者死亡,其赔偿的项目和标准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用工单位给劳动者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统筹机构向死者亲属支付,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向死者亲属支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2、非法用工单位造成劳动者工伤死亡,按劳动部2003年19号令《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六条、第七条之规定,由非法用工单位按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没有划分具体的赔偿项目。
3、个人(含自然人合伙)雇工非法开采发生的矿难,由于个人非法私挖乱采,不属于合法的用工主体,矿主与遇难人员之间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而属于雇佣法律关系,此时的赔偿金应属人身损害赔偿。
二、工伤赔偿纠纷的解决方法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情况,工伤死亡赔付包括合法用工单位和非法用工单位造成的情况。对于合法用工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死亡的赔偿项目和标准由社会保险统筹机构向死者亲属支付。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依据职工工资和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对于非法用工单位造成的工伤死亡,根据劳动部的规定,一次性赔偿金由非法用工单位支付,具体数额为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对于个人雇工非法开采发生的矿难,赔偿金应属于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纠纷的解决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赔偿误工费的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误工费收条的写法及要点简介:标题为收条,写明误工费金额、支付时间、方式,职工签名或盖章,双方拟定日期。但公司在工伤事故中可能需赔偿其他费用。...查看全文

工伤九级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受伤后根据伤残等级可享受不同的工伤保险待遇。9级伤残职工可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等,但不可领取伤残津贴,可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伤死亡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农民工工伤死亡赔偿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比例发放,不得超过工资总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死亡,近亲属...查看全文

意外工伤死亡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工伤职工的丧葬补助金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倍;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工伤职工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为配偶的工资的40%,其他亲属为工资的30%。...查看全文

劳动者可主张哪些工伤赔偿,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该段内容描述了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查看全文

工伤赔偿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

四级工伤赔偿标准是根据伤残等级确定的,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四级伤残的一次性补助金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75%。根据《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后停发伤残津贴,转为...查看全文

三级工伤赔偿标准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三级工伤赔偿标准相关法律:_x000D_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_x000D_ 2、按月获得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0%;_x000D_ 3、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查看全文

2023三级工伤赔偿标准相关法律规定

三级工伤赔偿标准和待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三级伤残的职工可获得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护理费、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赔偿。同时,他们可以选择退出工作岗位并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直到退休后转为基本养...查看全文

了解工伤赔偿的相关规定

工伤赔偿标准包括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和二级至六级伤残待遇标准。其中,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分别为本人工资的27个月、25个月、23个月和21个月。二级至六级伤残待遇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查看全文

工伤赔偿期限的相关规定

工伤赔偿期限包括工伤认定申请30日内、支付工伤待遇一年内、劳动能力复查鉴定一年后、工伤认定资料保存50年、工作时间内抢救无效死亡48小时内、工伤争议仲裁申请一年内、仲裁裁决期限45日内、不服裁决提起诉讼15日内。...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职工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有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对应该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以及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四条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职工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有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查看全文

工资拖欠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获得赔偿金,赔偿金额应在应付金额的50%至100%之间。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发出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查看全文

法律责任与轻伤赔偿的相关规定

轻伤的刑事判决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民事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打架轻伤最长拘留37天,可延长至30日;被他人轻伤后需报警处理,公安局应在24小时内提供伤情鉴定委托书,鉴定机构应在3日内出具鉴定文书。...查看全文

赔偿被打轻微伤的相关法律规定

被打了轻微伤,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补助费和误工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赔偿范围还包括交通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和丧葬费等。具体赔偿数额要根据实际损失确定,如医疗费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收入和误工...查看全文

"关于二级轻伤不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犯罪分子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查看全文

误工费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误工费的支付标准取决于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误工时间由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持续误工的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查看全文

性侵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赔偿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应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和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有明确规定,适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根据《刑法》第236条,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奸妇女,处三...查看全文

离婚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

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通过适当补偿、公平原则和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来确定,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后果严重程度、获利情况、经济能力以及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