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受贿罪的认定依据与实践经验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法》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关系密切人的定义属于主观认定范畴。该罪规制的重点是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在利用其职权影响力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只要与该国家工作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存在上述关系的,可以界定为其近亲属。具备该罪的主体资格。
其次是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法律本身并没有界定“关系密切人”的内涵和外延,而“关系”属价值判断和主观认定的范畴。
再次是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在离职以后,该工作人员凭借其在职时的影响力,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才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要规制的。
延伸阅读
影响力受贿罪:法律界对认定依据与实践经验的深度探讨
影响力受贿罪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概念,其认定依据与实践经验一直备受法律界的关注与讨论。在法律界的深度探讨中,认定依据被视为影响力受贿罪定罪与量刑的关键因素之一。认定依据包括被贿赂者的职务、权力及其对他人的影响力,以及贿赂行为的性质、方式和结果等。实践经验则通过案例分析和法院判决等方式,为认定依据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参考。这种深度探讨旨在确保对影响力受贿罪的认定更加准确、公正和一致,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法律界不断完善对影响力受贿罪的认定依据与实践经验,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贿赂行为,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结语:通过对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和认定依据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该罪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关系密切人的界定,法律并未明确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主观认定。同时,认定依据也包括被贿赂者的职务、权力和影响力等因素。通过深度探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更准确、公正地认定影响力受贿罪,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盗窃罪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经验

《入户盗窃罪司法解释》规定了不同数额的盗窃公私财物的刑罚标准。盗窃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查看全文

受贿罪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司法实践

受贿罪的认定要点:1、国家工作人员是犯罪主体;2、主观方面需故意;3、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4、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谋取利益。根据《刑法》第385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实践经验

打架斗殴不一定定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轻微的打架斗殴可调解处理,达成协议则不处罚。结伙斗殴可处拘留和罚款。若构成犯罪,故意伤害涉嫌故意伤害罪,随意殴打涉嫌寻衅滋事罪,双方聚众斗殴涉嫌聚众斗殴罪。严重后果可根据《...查看全文

恐怖活动罪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经验

本文主旨是指出针对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实施宣扬恐怖主义、煽动恐怖活动等行为构成犯罪,并重点强调了这些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故意要求,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查看全文

贪污、受贿罪数额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

对于贪污受贿犯罪,根据涉案金额的不同,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三个层级,对应不同的刑罚和处罚措施。涉案金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在300...查看全文

贪污罪与共同犯罪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经验

共同贪污犯罪中,首要分子负责全部贪污总额,主犯负责参与或组织的贪污总额,从犯负责参与的贪污数额,并可减轻处罚。贪污罪既遂量刑标准为20万-300万之间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1万-3万之间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或拘役。了解法律知识...查看全文

职工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经验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应包括工作时间和场所内的事故伤害、与工作相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的伤害、上下班途中的非主要责任交通事故伤害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而突发疾病死亡或...查看全文

单位受贿罪认定标准及实践经验

本文介绍了单位受贿罪的相关知识。单位受贿罪是指单位及其主要领导人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单位的利益谋取利益的行为。单位受贿罪中所涉及的他人财物应当归属于单位本身,即该行为为单位带来了非法利益。在司法...查看全文

确认出资不实的法律依据与实践经验

认缴出资不实的责任认定及处理方式: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后,若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低于章程规定价额,应由出资股东补足差额;对于未按时缴纳出资的股东,其他股东可解除其股东资格,并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公司登记机关可责令...查看全文

受贿罪共同犯罪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研究

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为二人以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两个以上的法人或一个以上的自然人和一个以上的法人,并具备主观认识上的一致性和客观行为的一致性。受贿共同犯罪的认定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查看全文

影响受贿罪处罚的司法实践与经典案例分析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处罚量刑和构成特征。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或关系密切人员,通过利用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可能被判处不同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亲属,利用...查看全文

贪污罪认定的实践经验

贪污罪与受贿罪的区别及认定要件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谋取他人利益。两罪主体、客体、行为对象和方式均有所不同。认定受贿罪需满足两个条件:送...查看全文

行贿与受贿的罪责认定及司法实践

行贿罪和受贿罪是互为条件的合犯罪,但并非绝对对合关系,可能出现不构成相应罪名的情况。原因包括法律规定给付财物方不构成行贿、收受财物方却构成受贿,行贿数额不足以构成立案定罪条件,收受贿赂方因收受多起多人贿赂构成受贿罪,以及一方行贿但...查看全文

受贿罪认罪与否的影响

受贿罪不认罪,但证据确实充分,人民法院仍需定罪量刑。受贿罪的量刑标准根据数额和情节确定刑罚,从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甚至死刑;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5千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查看全文

责任认定标准与实践经验

本文讲述了如果机动车在道旁违规停放导致事故发生,则机动车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事故发生,应立即报警。交警会调查现场并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书,根据责任划分比例进行赔偿。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根据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交通...查看全文

贿赂罪的认定原则与实践

本文主旨:行贿撮合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实施沟通撮合,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主观要件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撮合的是行贿、受贿行为而有意为之。...查看全文

抢劫罪认定的法律依据与裁判实践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使用暴力或胁迫等手段进行强行抢夺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抢劫罪的性质严重,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对于抢劫罪的定罪,刑法规定了不同情形的刑罚,包括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金融机构等情形...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法律解析: 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应从其构成要件上掌握: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影响力与请托人交易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较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律师分析: 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应从其构成要件上掌握: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影响力与请托人交易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较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法律分析:应通过下列要件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影响力与请托人交易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较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其他关系密切的人;主观...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