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未签劳动合同突遇不幸,家庭陷入悲痛,谁来承担责任?

律师回答
摘要:未签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仍可申请工伤认定并要求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工作前后的预备性工作伤害、履行工作职责的意外伤害等情形均可认定为工伤。突发疾病死亡、抢险救灾中受伤等情形也可视同工伤。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益。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符合工伤死亡认定条件的,依然可以依法申请工伤死亡认定,要求单位进行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符合工伤死亡认定条件的劳动者仍然有权依法申请工伤死亡认定,并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赔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或在工作时间前后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时受伤,以及其他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情形,都应被认定为工伤。如果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或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或因军队服役期间伤残复发,也应被视同工伤。根据条例规定,职工有权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六条 【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二条 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条 【劳动者的赔偿责任】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受害家庭在悲痛中,是否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车祸致人死亡判刑需赔偿,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不同。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需承担刑事责任,并赔偿对方损失。交通违规致重大事故,处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者,处更重刑罚。...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由谁承担责任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用人单位应承担责任;除非用人单位提供更好条件续订合同且劳动者不同意,否则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合同责任在用人单位。劳动者自己违约责任。...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雇主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承担一定的行政责任。除了要支付双倍工资外,雇主还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罚款。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而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公司改正这一行为。...查看全文

员工未签劳动合同给公司买带来损失,谁去承担

未签劳动合同可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不签合同也可交社保,但档案资料不全可能被退回。未签合同的后果包括支付二倍工资、自动转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应立即补订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建立劳动关系后,辞职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3天,试用期...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应由谁承担责任呢

法律分析:一、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应由谁承担责任呢用人单位不续签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1、可要求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补签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应由谁承担责任呢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应承担责任的是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到期终止,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劳动合同法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担责。反之,...查看全文

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承担哪些责任?

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签了合同需提前通知解除,未签合同成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辞退职工,未签合同不能免除社保义务。单位不与职工签合同的弊大于利。...查看全文

员工入职当天发生工伤,谁来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一、员工入职当天发生工伤,谁来承担责任?1、新入职员工第一天发生工伤,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依法享受工伤待遇的。2、《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查看全文

未签订合同的工伤由谁承担责任?

未签合同工伤由单位负责,单位需补缴工伤保险费,赔偿费用由单位支付。没有签合同工伤需向人社局申请认定,提交相关材料。治疗稳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伤残等级获得相应补偿。无劳动关系证据可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工伤...查看全文

没有劳动合同,工伤责任谁承担?

没有劳动合同也可以申请工伤,只要提交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证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以及医疗或职业病...查看全文

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承担什么责任?

律师分析: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责任有:(一)支付双倍工资;(二)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超过一年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关系成立;(三)不将劳动合同交付劳动者将面临赔偿损失之责任。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家庭暴力与离婚:谁来承担责任?

家暴离婚后,孩子归非家暴方的可能性更大。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孩子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双方协议不成,法院将根据最...查看全文

用工单位未签劳动合同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一、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查看全文

护士因夜间猝死事件承担责任,病人家属悲痛欲绝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当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导致患者受损害。若患者受损害,医疗机构未能提供相关病历资料或违反诊疗规范的规定,可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查看全文

施工合同违约责任谁来承担

违反施工合同的责任由违约方负责。违约方需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一方违约导致对方损失,如对方有过错,可减少相应赔偿额。...查看全文

施工合同违约责任谁来承担

违约责任由违约方承担。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应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施工人违约则由施工人承担责任;发包人违约则由发包人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公司未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如果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要求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而被拒绝,用人单位违法,应支付劳动者两个月工资的赔偿金。劳动者不续签合同时,除非新合同降低条件,...查看全文

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方式,合同到期不续约的补偿标准,以及律师在劳动合同纠纷不同阶段的作用。律师在协商阶段可以把关赔偿协议,仲裁阶段帮助分析利弊得失,诉讼阶段降低风险、提出全面的索赔请求,并减少当事人的痛苦。...查看全文

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员工需承担什么责任

劳动合同未给劳动者一份的处罚: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害需赔偿。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签订时间一个月内,否则支付双倍工资;期限有固定、无固定和以完成工作为期限三种,需根据需求协商确定;非全日制用工有工作时间限制和...查看全文

合同无效责任谁来承担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无效的责任依法应由具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来承担。但是如果合同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按照过错责任的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是否存在过错认定存在争议的,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确定。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