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劳动仲裁,是否要提及离职?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者无需离职即可参加劳动仲裁,离职后也可申请劳动仲裁。拖欠工资的劳动争议应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申请。劳动者作为证人参加劳动仲裁属于参加社会活动,用人单位应支付工资。
劳动者作为当事人参加劳动仲裁的,不需要离职。劳动者离职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
但属于拖欠工资的劳动争议,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
劳动者作为证人参加劳动仲裁的,属于参加社会活动。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
延伸阅读
劳动仲裁中的离职问题:权衡利弊,如何做出明智选择?
在劳动仲裁中,是否要提及离职是一个关键问题。权衡利弊并做出明智选择对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首先,需要考虑离职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如果员工认为当前工作环境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提及离职可能是一个选择。然而,需要谨慎权衡离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失去稳定收入和福利。其次,需要评估劳动仲裁的前景。如果员工相信劳动仲裁能够解决问题并获得合理赔偿,那么提及离职可能是有利的。然而,如果劳动仲裁的结果不确定或时间成本过高,员工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是否提及离职。综上所述,员工应该综合考虑个人职业发展和劳动仲裁前景,做出明智选择。
结语:劳动者在参加劳动仲裁时,不一定需要离职。即使劳动者已经离职,仍可以在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前提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权益被侵害之日起。然而,对于拖欠工资的劳动争议,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此外,劳动者作为证人参加劳动仲裁属于参加社会活动,用人单位应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按正常劳动支付工资。综上所述,员工在劳动仲裁中需权衡利弊,谨慎选择是否提及离职,综合考虑个人职业发展和劳动仲裁前景,做出明智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条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社会活动包括:
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
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
出任人民法庭证明人;
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
《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作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
其它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仲裁是否必须要离职?

劳动争议时员工与用人单位的上班权利,视具体情况而定,员工无正当理由拒绝上班可被认定旷工,单位要求员工上班且未解除劳动合同时员工应上班,单位不安排工作需支付基本工资,但强迫劳动、违章指令除外。劳动者享有多项劳动权利,包括平等就业、获...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的双方当事人是否需要面对面?

劳动仲裁法规定,双方在劳动仲裁过程中进行质证和辩论,而不是对峙。根据法律规定,仲裁庭可以要求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允许当事人向鉴定人提问。当事人有权在仲裁过程中进行质证和辩论,仲裁庭应当征询其最后意见。经查证属实的证据将作为认定事实...查看全文

面对劳动争议,是先离职还是先申请仲裁?

先仲裁后离职。因为如果辞职之后再申请劳动仲裁的话,可能会因为没有劳动关系的存在,或者举证的困难为申请劳动仲裁带来一些麻烦。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要当面提交申请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委员会的电话可以直接拨打当地12333劳动保障维权热线咨询。劳动仲裁程序步骤: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提交相应材料...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要当面提交申请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委员会的电话可以直接拨打当地12333劳动保障维权热线咨询。劳动仲裁程序步骤: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提交相应材料...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是否需要书面协议?

需要书面协议,但如果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查看全文

离职提成不给结算是否可以劳动仲裁

离职提成未结算可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人需书面提交仲裁申请,副本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申请书应包括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信息,仲裁请求、事实、理由,以及证据和证人信息。如书写困难,口头申请可被接受并记录。...查看全文

离职申请已提可否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已提交离职申请,如果与单位之间产生了关于确认劳动关系、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且仲裁时效未经过的,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并提交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副本等材料。...查看全文

离职劳动仲裁是否需要律师指导?

劳动仲裁活动中,当事人如果需要代理人来收集证据维护劳动权益,则需委托律师参与;如果当事人能够自行参与调查取证,则可以不找律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用人单位应提供相关证据,否则承担不利后果。当事人可委托...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是先离职还是先仲裁

先离职再提劳动仲裁还是先提仲裁申请再提离职?先仲裁后离职。因为如果辞职之后再申请劳动仲裁的话,可能会因为没有劳动关系的存在,或者举证的困难为申请劳动仲裁带来一些麻烦。 那么劳动仲裁流程怎么走: 1.提交立案材料:当事人申请仲裁,应...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申请人提出离职

法律分析:可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于劳动合同的履行,解除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一、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当裁明下列事项: 1、...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前要离职吗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前要离职吗申请劳动仲裁可以不办离职。1、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员工可以离职,劳动仲裁跟员工是否在职无关,只要仲裁有效的时限内提出劳动仲裁就可以的。2、《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是否需要提供人证?

劳动仲裁不一定需要证人,现有证据足以证明事实即可。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用人单位应提供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员工离职,是否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员工没有签署劳动合同离职后超过一年无法申请劳动仲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必须要提交离职证明吗?

离职证明对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是必须的,以避免新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离职等劳动争议都适用该法。...查看全文

离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

离职后一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拖欠劳动报酬争议需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仲裁时效可中止或中断,如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主张权利,向相关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起诉,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劳...查看全文

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是否需要主动离职能?

劳动仲裁可由主动离职的员工申请,申请需满足条件: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属于劳动争议、在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内、提供完整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在争议发生后60天内提出申请。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合同履行争议、解雇和辞职争议、工资、保险、福...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对分公司提出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可向分公司劳动仲裁机构提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辞退、离职、工作时间等方面的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申请劳动仲裁员工...查看全文

劳动者是否需要提交离职书面通知?

劳动者递交劳动合同离职书面通知的需求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离职书面通知需要提前30天交给单位。然而,如果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直接办理离职手续并要求支付离职补偿金。离职补偿金的支付条件包括单位违法解除合同、双方协商解除...查看全文

主动签离职是否还可以劳动仲裁

主动离职后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合同签订三年后可以提前离职,但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劳动者也可在试用期内提前解除合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