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137条的规定内容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第137条规定了对话方式和非对话方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以及数据电文形式的特殊情况。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需送达给对方才生效,如要约、通知等;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无需送达即生效,如遗嘱、抛弃动产等。对话方式采取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内容时生效;非对话方式采取到达主义,即进入对方系统时为送达,送达后生效。在解决民事纠纷时需注意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一、《民法典》条文137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本条对“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作出了规定。
二、对该项法规的解读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须送达给相对人才能生效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无须送达给他人即可生效的意思表示。前者如要约、承诺、解除合同的通知等;后者如遗嘱、动产的抛弃等。
2、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意思表示和非对话意思表示。
(1)以当面交谈、哑语、打电话、打旗语等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对话意思表示,采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比如,甲给乙打电话提出要约,乙了解要约内容后,要约生效。
(2)以信件、数据电文等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为非对话意思表示,采到达主义。比如,甲按乙留下的邮箱地址给其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提出了自己的要约,该要约在进入对方系统时(邮件发送成功时)为送达,送达后生效。
也就是指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通常在解决民事纠纷问题时候比较难确定到达时间,和其他规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民法典》第137条的规定,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取决于是否有相对人以及采用的方式。对于需送达给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对于无需送达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对于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若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则在数据电文进入该系统时生效;若未指定特定系统,则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另外,当事人可根据约定另行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因此,在处理民事纠纷时,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确定意思表示的到达时间方面要留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1042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的内容具体如下:我国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47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重大误解是可撤销行为的一种。重大误解是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法定撤销事由,除了重大误解之外法定撤销事由还有:欺诈、显失公平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的内容是:_x000D_ 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等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以及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_x000D_ 2、禁止家庭暴力;_x000D_ 3、禁止重婚、与他人同居。法...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44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公民应当按照现行法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履行法律义务,公民有义务学习相关法律。那么民法典第144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以下由为您一一解答,希望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查看全文

民法典123条规定的内容

民事主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在我国,民事主体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民事主体包括一些基本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以被侵犯。这其中就包括公民的知识产权。《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民事主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查看全文

民法典793条规定的内容?

律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九十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是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可以参照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承包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九十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查看全文

民法典扰民规定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扰民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查看全文

民法典1015条规定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5条规定的内容是,自然人一般情况下应该随父姓或者随母姓,但符合法定情形的,也可以选取其他直系长辈的姓氏,或者选取扶养人的姓氏,公民的姓名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新生儿在上户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起好姓名...查看全文

民法典1024条规定内容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二、民法典对于名誉权还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查看全文

民法典496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496条分两款规定了格式条款的定义及使用人义务。格式条款的构成要件包括:为重复使用之目的,预先拟定及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其中“为重复使用之目的”不应作为必要之构成要件。本条第二款应被视为订入规则,违...查看全文

民法典496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496条分两款规定了格式条款的定义及使用人义务。格式条款的构成要件包括:为重复使用之目的,预先拟定及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其中“为重复使用之目的”不应作为必要之构成要件。本条第二款应被视为订入规则,违...查看全文

民法典105条的内容是什么

一、民法典105条的内容是什么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第一百零五条非法人组织可以确定一人或者数人代表该组织从事民事活动。二、民法典有关非法人组织的规定第一百零二条非法...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580条规定的内容

一、民法典第580条规定的内容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37条的解读

《民法典》第137条规定了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对于非对话方式的意思表示,从到达相对人时生效。这一条款适用于需要送达给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如要约、通知等。对话方式的意思表示则采用了解主义,即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该条款对于民事法律行...查看全文

民法典282条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内容是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小区共有部分收入分配的相关裁判规则有以下五条: 1、物业公司利用业主共有部分产生的...查看全文

民法典75条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75条规定了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的情况。如果法人成立,责任由法人承担;如果法人未成立,责任由设立人承担,且设立人为二人以上时享有连带债权和承担连带债务。此条款适用于所有法人,但应扩大解释,包括...查看全文

民法典658条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民法典658条内容是什么?1、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及其限制是《民法典》658条的内容,具体规定如下: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及其限制】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499条规定内容

现在已经对商业公寓产权50年后要交多少钱,已经有明确的说法了。有相关规定内容。补的费用不会超过5位数,最低不得低于15.6元/平米,就是32方的房子只需补交499元。...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依据本条规定,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无权代理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88条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