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后的补救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劳动者终止合同没有补偿金的问题,并区分了辞职和合同期满离职两种情况。对于签了离职赔偿金之后发现被坑的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离职补偿金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和终止劳动合同对离职补偿金是不同的,劳动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约定。此外,在签订合同时应适当约定合同期限,避免违约行为的出现。
劳动者终止合同没有补偿金。
一、合同到期离职与辞职是有区别的。
1、辞职一般指劳动者本人意愿离职。
2、合同期满离职则分为劳动者本人意愿离职和非本人意愿离职两种情况,非本人意愿劳动合同期满有可能是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终止合同,或单位终止劳动合同,非劳动者本意意愿接触劳动合同单位都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签了离职赔偿金之后发现被坑如何处理
签了离职赔偿金之后发现被坑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关于离职赔偿金的标注是按照劳动者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进行支付;劳动者被用人单位非法辞退离职的,按照经济补偿金双倍加付补偿;劳动者主动离职的,没有赔偿。
对离职补偿金的发放问题,解除劳动合同和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对离职补偿金是不同的,就是解除劳动合同也有多种方式,员工自行提出或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补偿金的,但是如果是员工自行提出,但是是经双方协调一致的,单位要按上年平均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如果是员工不胜任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是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如果是员工非因工负伤,经过医疗期后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后解除劳动合同的,除了支付经济补偿金,还要支付医疗费用。
三、违约金纠纷的预防
违约金纠纷的预防:
(一)签订合同时应适当约定合同期限,尤其是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应结合自己的情况约定合同期限。
(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结束劳动合同的方式上,应力求选择合同期满或约定的终止合同条件出现的时刻,采取终止合同的方式结束双方的劳动关系,避免违约行为的出现。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一类的数额时,如果地方有最高限额的规定,应依据该规定约定;如地方无规定,应根据劳动者的承受能力,工资状况加以约定,避免无法实现的情况出现。
延伸阅读
结语:劳动者终止合同没有补偿金,但需要注意辞职与合同期满离职的区别。如果合同期满离职且非本人意愿,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签了离职赔偿金后发现被坑,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签订合同时应适当约定合同期限,避免违约行为的出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救济措施

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不必过于担心劳动合同由企业保管。...查看全文

十年劳动合同终止后的补偿措施

在劳动合同期满时,若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并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若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劳动合同也会终止...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合同终止后的救济措施

劳务派遣合同到期后,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被派遣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超过六个月不满一年的按半个月工资支付,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职工月...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提前终止的补偿措施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可要求经济补偿,根据情况分为三种: 1、无合法理由且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应支付2个月工资; 2、依法解除且符合规定的,应支付1个月工资,若未提前通知还需支付1个月代通知金; 3、符合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无需支付...查看全文

雇佣合同终止后的补偿措施

派遣工合同到期,若派遣单位主动提出不续签或降低条件,被拒绝者有补偿。补偿金按工作时间计,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按半个月工资支付。...查看全文

终止劳动合同时的赔偿措施

劳动合同终止应根据情况进行赔偿。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违法终止应支付双倍补偿。劳动者可根据工作年限要求相应赔偿,如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未提前通知终止合同则可额外要求一个月工资。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查看全文

补救措施:不丢失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丢失可向公司申请补办,可以重新签订一份一样的合同或复制原合同并注明丢失补办。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应书面订立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应一个月内补办。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签订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补救措施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重要性及办理方法。用人单位应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并协助办理档案和保险转移手续。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如不一致可要求劳动仲裁。证明中应包括合同期限、终止日期、担任工作等信息,可客观说明解除原因。解除方式包括...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后员工离职应对措施

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无需赔偿。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违反保密事项或造成经济损失,劳动者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如果用人单位不理会职工的赔偿要求,职工可能会面临人事关系和档案留置的问题,影响其在新工作单位的权益。...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被解除后的救济措施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而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支...查看全文

合同终止后,公司的赔偿措施

合同到期后公司未及时续签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是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查看全文

合同终止后需要采取的措施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了债权债务终止的情形,包括履行、抵销、提存、免除、合并等。合同解除后,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八条,当事人应遵循诚信原则,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然而,根据第五百五十九条,债权终止后,从权...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的补救措施

违约金应根据损失情况合理约定,过高可减少,过低可增加。公司违约解除合同需按劳动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1年以下按1年计算,6个月以下按半个月工资支付。约定违约金低于损失可增加,过高可减少。违约方支付违约金...查看全文

丢失合同的补救措施

合同丢失后,根据中国法律规定,购买现房需要进行房屋过户登记手续才能生效,否则合同无效。购买期房且未进行房产登记的情况下,可向当地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查询。因此,合同丢失可以补办。...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证明遗失补救措施

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办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单位拒绝后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劳动仲裁的裁决书即为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另一方案是向劳动局劳动关系可调取,但一般会推到原单位补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查看全文

装修合同违约后的补救措施

装修合同违约需赔偿:1.私自拆改需赔偿全部损失;2.工程质量不符需修理或返工,逾期需赔偿;3.逾期需支付违约金;4.使用假冒伪劣产品需赔偿;5.空气质量超标需治理和赔偿。索赔流程:通知书→提交详细资料→被索赔方答复或补充。合同约束...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到期后的补偿措施

劳动合同到期补偿的四种情况及支付标准:1)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合同且条件维持或提高;2)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合同且条件降低;3)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合同;4)用人单位自身因素终止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按工龄计算,每满一年...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措施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与公司之间的权益保护措施。公司单方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未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需支付1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计算方式是半年内按半个月计算...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公司,补救措施有哪些?

未续签合同期间可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应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合同。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查看全文

欠债后的补救措施

如何处理债务人不还钱的问题以及债务人失踪的情况。对于债务人不还钱,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起诉法院处理;对于债务人失踪,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法院起诉还款、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查找债务共同偿还责任人等方式来解决。欠债不还是违法且违背道德...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