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救济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不必过于担心劳动合同由企业保管。
律师解析:
劳动合同未履行完毕的,公司应当辞退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经劳动与当事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向劳动者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够一年的,只需要按照一年的标准给予补偿就可以了。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辞退、终止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工作年限等决定引起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因此,虽然劳动合同由企业人员保管,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延伸阅读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法律救济途径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法院诉讼等多种方式。劳动仲裁是一种快速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通常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劳动争议调解则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调解,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调解无效,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裁决。在法律救济过程中,受害方可以获得经济赔偿、恢复劳动关系、重新就业等救济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救济途径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法律途径。
结语:根据劳动法规定,未履行完毕的劳动合同应由公司辞退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年限支付相应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对于劳动争议,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受害方可通过劳动仲裁、调解和法院诉讼等途径获得法律救济。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法律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补救措施

本文介绍了劳动者终止合同没有补偿金的问题,并区分了辞职和合同期满离职两种情况。对于签了离职赔偿金之后发现被坑的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离职补偿金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和终止劳动合同对离职补偿金是不同的,劳动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约定。...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合同终止后的救济措施

劳务派遣合同到期后,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被派遣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超过六个月不满一年的按半个月工资支付,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职工月...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被解除后的救济措施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而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支...查看全文

十年劳动合同终止后的补偿措施

在劳动合同期满时,若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并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若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劳动合同也会终止...查看全文

终止劳动合同时的赔偿措施

劳动合同终止应根据情况进行赔偿。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违法终止应支付双倍补偿。劳动者可根据工作年限要求相应赔偿,如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未提前通知终止合同则可额外要求一个月工资。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查看全文

工伤未签劳动合同的救济措施

无签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法律保护。维护权益方法:1.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未提可1年内直接提出。2.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根据结果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仲裁不服可向法院诉讼。劳动争...查看全文

合同无效后的救济措施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1、返还财产,单方或双方返还;2、折价补偿,按财产价值进行补偿;3、赔偿损失,对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另一方的损失。...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提前终止的补偿措施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可要求经济补偿,根据情况分为三种: 1、无合法理由且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应支付2个月工资; 2、依法解除且符合规定的,应支付1个月工资,若未提前通知还需支付1个月代通知金; 3、符合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无需支付...查看全文

未按期签订劳动合同的救济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应支付二倍工资;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无需支付二倍工资,如筹备期间、未签订合同的高管、欺诈情况等。仅约定试用期的合同无需支付二倍工资...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合同期满后的救济措施

根据劳务派遣工合同规定,如果合同到期不续签,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赔偿金额根据员工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若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若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则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查看全文

待岗人员在劳动合同解除后的救济措施

待岗解除劳动合同后,经济补偿金按实际工作期间的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等货币性收入。如果平均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数平均工资。劳动争议可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后员工离职应对措施

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无需赔偿。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违反保密事项或造成经济损失,劳动者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如果用人单位不理会职工的赔偿要求,职工可能会面临人事关系和档案留置的问题,影响其在新工作单位的权益。...查看全文

失业救济金与劳动合同终止的关系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失业人员能否领取失业金取决于是否自愿终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包括合同期满、享受养老保险、死亡、用人单位破产、关闭或解散等情形。...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工合同期满后的救济措施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劳务派遣单位或被派遣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后的法律救济措施

签订合同后对方违约,可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可通过仲裁或法院起诉解决纠纷;合同违约赔偿可得利益的计算原则包括预期纯利润损失、可预见损失、防损费用等,公式为赔偿额=总损失-不可预见损失-扩大损失-违约方获益-必要成本。...查看全文

确认合同无效后的救济措施

本文介绍了买卖双方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回迁房合同无效原因的解决方法。无效合同产生的收益应当返还,因无效合同带来损失的则需要赔偿,双方都有责任的则各自承担责任。撤销权诉讼可以要求当事人返还财产或者折价补偿,抵押合同无效时担...查看全文

合同终止后,公司的赔偿措施

合同到期后公司未及时续签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是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查看全文

雇佣合同终止后的补偿措施

派遣工合同到期,若派遣单位主动提出不续签或降低条件,被拒绝者有补偿。补偿金按工作时间计,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按半个月工资支付。...查看全文

合同终止后需要采取的措施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了债权债务终止的情形,包括履行、抵销、提存、免除、合并等。合同解除后,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八条,当事人应遵循诚信原则,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然而,根据第五百五十九条,债权终止后,从权...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后的救济措施有哪些?

合同违约的补救措施包括: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报酬;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数量、退还款项、赔偿损失;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补救措施为修理、更换、退货。...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