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未签劳动合同的救济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无签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法律保护。维护权益方法:1.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未提可1年内直接提出。2.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根据结果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仲裁不服可向法院诉讼。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到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
在无法与单位协商解决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一、申请认定工伤,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二、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然后可以据此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延伸阅读
工伤赔偿: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获得救济?
当发生工伤而未签订劳动合同时,您仍然有权获得相应的救济措施。首先,您可以通过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您与雇主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例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任务安排等。其次,您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或工会寻求帮助,他们可以协助您申请工伤赔偿。此外,您还可以咨询专业律师,寻求法律援助,以确保您的权益得到保护。重要的是,及时采取行动,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您的主张。虽然未签劳动合同会增加一定的困难,但您仍然有合法权益得到救济。
结语:在工伤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您仍享有法律保护。您可以通过提供证据证明与雇主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工资记录、工作安排等。同时,您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或工会寻求协助,申请工伤赔偿。咨询专业律师、寻求法律援助也是明智之举,以确保您的权益得到保护。请及时采取行动,并提供充分证据支持您的主张。尽管未签劳动合同会带来一些困难,但您仍然有合法权益得到救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签合同员工的救济措施

劳动合同缺失,可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劳动纠纷需先仲裁,不服仲裁结果再起诉。直接起诉法院不受理。仲裁结果不影响诉讼。无劳动合同需提供证据证明与单位有劳动关系,如工资卡、出勤卡等。无劳动合同工作不超一年,可要求从第二个月起双倍工资补偿...查看全文

未按期签订劳动合同的救济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应支付二倍工资;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无需支付二倍工资,如筹备期间、未签订合同的高管、欺诈情况等。仅约定试用期的合同无需支付二倍工资...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工作十年的法律救济措施

工作十年未签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赔偿金两倍。经济补偿按劳动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超过本地区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标准支付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合同的救济措施

未签合同对企业不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未签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若签了合同,员工需提前30日通知企业,否则可能承担赔偿责任。未签合同会引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成立,对企业不利。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为由辞退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救济措施

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不必过于担心劳动合同由企业保管。...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被解除后的救济措施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而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支...查看全文

工伤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救济措施

工伤的伤残等级分为十级,一至四级伤残不允许解除劳动关系,五至六级可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获得一次性补助金,七至十级同样可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获得一次性补助金,具体支付标准由地方政府规定。...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公司,补救措施有哪些?

未续签合同期间可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应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合同。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工合同期满后的救济措施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劳务派遣单位或被派遣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的补偿措施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仍需遵循已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进行离职。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准,因此员工需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或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试用员工需提前三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辞职时需提前30天以书...查看全文

工伤九级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救济措施

九级工伤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方式及法律依据,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者解约还可获得经济补偿金。工伤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协商一致,停工留薪期内不得解除,丧失劳动能力的不得...查看全文

合同无效后的救济措施

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1、返还财产,单方或双方返还;2、折价补偿,按财产价值进行补偿;3、赔偿损失,对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另一方的损失。...查看全文

工伤职工脱离劳动合同的补救措施是什么?

工伤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应获得补偿,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可在未提供保护、未支付报酬、未缴纳社保费、违反规章制度、...查看全文

未按期支付工资的救济措施

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不支付加班费或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支付,并加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补偿措施

劳动合同拒签,一方可解除劳动关系,无需补偿。建议书面解除通知并留存证据。超1月不足1年,劳动者可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超1年,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可投诉劳动监察大队。...查看全文

待岗人员在劳动合同解除后的救济措施

待岗解除劳动合同后,经济补偿金按实际工作期间的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等货币性收入。如果平均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数平均工资。劳动争议可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合同终止后的救济措施

劳务派遣合同到期后,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被派遣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超过六个月不满一年的按半个月工资支付,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职工月...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合同期满后的救济措施

根据劳务派遣工合同规定,如果合同到期不续签,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赔偿金额根据员工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若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若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则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救济措施

劳动者如何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通知,劳动者可以提供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等证件,以及招聘记录和考勤记录等凭证。在这些凭证中,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责任。此外,劳动者还可以提供与单位负责人协...查看全文

违约租赁合同的救济措施

合同违约金应根据实际损失合理约定,过高或过低都可向法院请求调整。民法典未规定房屋租赁违约金标准,双方自行约定并认可即可生效。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且悬殊时,法官有裁量权。现行民法典所确立的违约金属于赔偿性制度,不具惩罚性。约定单纯惩罚性...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