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后员工离职应对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无需赔偿。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违反保密事项或造成经济损失,劳动者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如果用人单位不理会职工的赔偿要求,职工可能会面临人事关系和档案留置的问题,影响其在新工作单位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所以合同未到期辞职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了,至于赔偿问题,一般来说是不用赔偿的,但是,在下面的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员工辞职在一定情况下需要赔偿公司损失
《劳动法》一方面赋予了职工绝对的辞职权,另一方面又赋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职工主动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部分职工在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30日后主动离职,不予理会用人单位的赔偿要求,用人单位则不给职工办理人事关系和档案的调转手续,职工离职后人事关系和档案长期留置在原用人单位;造成职工在新的工作单位不能办理劳动保险、不能办理出国政审手续、影响技术职称评定、不能进一步求学深造和丧失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机会。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只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在一般情况下,辞职不需要赔偿。然而,根据《劳动法》第102条,如果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或保密事项,导致用人单位经济损失,劳动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员工辞职时需要注意遵守合同约定,以免给公司造成损失。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职工的人事关系和档案转移手续顺利进行,以保障职工的权益和发展机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一条 【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补救措施

本文介绍了劳动者终止合同没有补偿金的问题,并区分了辞职和合同期满离职两种情况。对于签了离职赔偿金之后发现被坑的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离职补偿金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和终止劳动合同对离职补偿金是不同的,劳动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约定。...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救济措施

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不必过于担心劳动合同由企业保管。...查看全文

终止执行后的应对措施

中止执行后,法院可根据被执行人提交的可执行财产,继续执行直至案件完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6条,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表示可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合理异议等。一旦中止情形消失,执行恢复。根据第257条,...查看全文

入职员工无合同应对措施

员工入职没有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并视为与职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单位未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二倍工资;超过一年未签订,应支付两倍工资,并立即补订合同。...查看全文

十年劳动合同终止后的补偿措施

在劳动合同期满时,若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并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若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则劳动合同也会终止...查看全文

终止劳动合同时的赔偿措施

劳动合同终止应根据情况进行赔偿。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违法终止应支付双倍补偿。劳动者可根据工作年限要求相应赔偿,如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未提前通知终止合同则可额外要求一个月工资。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失效后的应对措施

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办理终止手续或续签合同会导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可能引发劳动争议。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应视为续订合同。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承担经济补偿责任。如果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未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劳动者,应加发1...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期满后的应对措施

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除非劳动者同意续签。劳动者可通过仲裁或诉讼要求续签。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46条。合同到期不续签的情况下,劳动者可直接离职,需提前30天提交离职申请。...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提前终止的补偿措施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可要求经济补偿,根据情况分为三种: 1、无合法理由且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应支付2个月工资; 2、依法解除且符合规定的,应支付1个月工资,若未提前通知还需支付1个月代通知金; 3、符合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无需支付...查看全文

入职半年无劳动合同应对措施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双方应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最多可要求11个月的工资。如果入职半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主张5个月的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离职后劳动合同何时终止

离职劳动合同通常需提前三十日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协商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也可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三十七条,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也可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终止应对措施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可以按规定延期继续承包,也可以选择不办理延期。土地承包期为30年至70年不等,耕地可延长30年,草地和林地根据规定相应延长。国家对土地进行统一登记,颁发相应的证书,并将承包方及其...查看全文

企业未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应对措施

如果用人单位决定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就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4条的规定,工作满1年但不满10年的员工可以获得1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满10年但不满20年的员工可以获得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想要续签...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需要签劳动合同终止协议

法律分析: 需要和公司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可以选择签订新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也可以选择不签订,但是与公司进行沟通。如果是劳动合同到期没有续签的话,员工可以自动离职,如果是在劳动合同有效期限内离职,员工不会有公司对离职的经济...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需要签劳动合同终止协议

法律分析:需要和公司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可以选择签订新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也可以选择不签订,但是与公司进行沟通。如果是劳动合同到期没有续签的话,员工可以自动离职,如果是在劳动合同有效期限内离职,员工不会有公司对离职...查看全文

试用期员工离职劳动合同终止流程

法律分析:法律规定离职员工文本一般保存两年,档案具体看单位。正常情况下,员工办理辞职和离职的流程如下:员工原则上应提前三十天(试用期提前三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单位人事部门 ,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部门对离职员工进行离...查看全文

试用期员工离职劳动合同终止流程

法律分析:法律规定离职员工文本一般保存两年,档案具体看单位。正常情况下,员工办理辞职和离职的流程如下:员工原则上应提前三十天(试用期提前三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单位人事部门 ,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部门对离职员工进行离...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需要签劳动合同终止协议

法律分析:需要和公司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可以选择签订新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也可以选择不签订,但是与公司进行沟通。如果是劳动合同到期没有续签的话,员工可以自动离职,如果是在劳动合同有效期限内离职,员工不会有公司对离职...查看全文

试用期员工离职劳动合同终止流程

法律分析: 法律规定离职员工文本一般保存两年,档案具体看单位。正常情况下,员工办理辞职和离职的流程如下:员工原则上应提前三十天(试用期提前三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单位人事部门 ,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部门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是解除还是终止劳动合同?

律师分析: 员工离职可能是合同解除的情形,也可能是合同终止 的情形,具体来说需要根据员工离职的原因来作出判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合同的终止是一个上位概 念,包括了合同的解除。另外,合同的终止还包括了 合同的履行期已经届满,双方的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