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怎么赔偿的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非法用工单位需向受伤职工或童工的直系亲属支付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低于工伤保险待遇。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分级,从6倍到10倍不等。争议可按劳动争议处理规定解决。此外,单位还需支付治疗期间的费用。
《工伤保险条例》6条规定: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及前款规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第4条规定: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及所需的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第5条规定:一次性赔偿金按以下标准支付:
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倍。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条规定,对于无营业执照或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吊销营业执照或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单位应向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提供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待遇。同时,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若使用童工导致伤残或死亡,单位应向童工或其直系亲属提供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也不得低于工伤保险待遇。对于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情况,可按照劳动争议处理规定解决。根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第4条和第5条规定,一次性赔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伤残等级而定。一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6倍,二级伤残为赔偿基数的4倍,以此类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一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怎么赔偿

法律分析:非法用工是指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务工者与用工单位所建立的非法劳动关系。违反规定的,都要依法进行处罚,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用工单位伤亡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查看全文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的赔偿是什么

法律分析:非法用工单位伤亡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法律依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 第四条 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在劳动能力鉴...查看全文

探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问题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包括无营业执照、未经登记备案或被吊销执照的单位受伤职工,以及使用童工导致伤残或死亡的单位。一次性赔偿涵盖治疗费用和赔偿金。...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搬迁工伤员工怎么赔偿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搬迁导致工伤员工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属于违法辞退,应当以经济补偿为基础支付双倍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非法辞退员工怎么算赔偿金

非法辞退员工的赔偿:用人单位非法辞退员工的,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关于非法辞退员工赔偿的问题,下面由小编为您详细解答。一、非法辞退员工赔偿 &nb...查看全文

在非法用工单位受工伤该怎么赔偿

非法用工单位应向受工伤的职工提供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规定的待遇。如果在赔偿数额上与单位发生争议,应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查看全文

单位裁员工伤人员怎么赔偿

法律分析:单位辞退工伤人员的补偿:_x000D_ 1、工伤员工是否有伤残,如果无伤残,那么按照正常被辞退计算,员工无严重过错的前提。为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即每做一年二个月本人工资计算。_x000D_ 2、如果工伤员工有伤...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如何赔偿工伤员工?

公司辞退工伤员工需按劳动合同法支付经济补偿,并根据国家工伤保险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期间公司不得辞退员工,但治愈后未请假无正当理由不上班可自动离职。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接...查看全文

员工非工伤死亡怎么赔偿

法律分析:对于员工非工伤死亡的,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但是其遗属可以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并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查看全文

非法用人单位怎么赔偿金

非法用工该怎样赔偿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第五条一次性赔偿金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吗?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员工由于工伤导致死亡的必须要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死者及其亲属支付相应的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吗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员工由于工伤导致死亡的必须要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死者及其亲属支付相应的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吗?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员工由于工伤导致死亡的必须要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死者及其亲属支付相应的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嘛?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员工由于工伤导致死亡的必须要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死者及其亲属支付相应的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吗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员工由于工伤导致死亡的必须要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死者及其亲属支付相应的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吗?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是工伤死亡赔偿的支付方。员工由于工伤导致死亡的必须要依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死者及其亲属支付相应的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查看全文

工亡用人单位是否给赔偿?

律师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员工因工伤死亡的情况下,单位是否要向其家属提供赔偿金要区分情况。 1、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及供养亲属抚恤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丧葬...查看全文

工亡用人单位是否给赔偿

律师分析: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员工因工伤死亡的情况下,单位是否要向其家属提供赔偿金要区分情况。1、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及供养亲属抚恤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用人单位未参...查看全文

非法用工单位受工伤如何赔偿

法律分析: 非法用工的工伤处理方式如下: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 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查看全文

在非法用工单位受工伤该怎样赔偿

法律分析:在非法用工单位受工伤的,由用人单位赔偿。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