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民间借贷的定义、涉及的货币以及其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和界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以及自然人与非金融机构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进行的借贷行为,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是指借款人向社会公众借款,数额较大且吸收人数较多,达到一定标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借款人向特定对象或不特定群体借款,以及借款数额的大小是两个需要考虑的要素。
民间借贷指的是自然人之间以及自然人与非金融机构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进行的借贷行为,涉及的货币包括人民币、港币、澳币和台币等有价证券。
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二者都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偿还借款;
都起到了一定的资金融通的作用。
两者之间如何界定,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1.吸收存款的出借人是否特定化不同:
合法的民间借贷,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借款人要向特定的人或人群借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借款人是向社会公众借款,人数众多,并且属于社会上不特定的群体。
对于社会上不特定群体,即公众人数,一般达到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
2.吸收存款的数额
(1)民间借贷,一般借款数额不宜过高,在司法实践中,合法的民间借贷数额也有达到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单纯就数额而言,不能完全区分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于个人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吸收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在数额上达到以上标准,就达到了被追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责任标准。
但如果吸收的数额很小,数额小于上述最低标准要求,不以犯罪论。
延伸阅读
结语: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仍需考虑关键要素。首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针对的是特定对象,而民间借贷借款数额未必达到相关标准。其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数额有较高要求,而民间借贷数额未必达到该标准。因此,在判断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及判断

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主要考虑两个要素:出借人是否特定化不同以及吸收存款的数额。合法的民间借贷是针对特定对象,在亲友或单位内部吸收资金,数额不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向不特定群体借款,要求借款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并且数额...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借贷的区别

1、吸收存款的出借人是否特定化不同:合法的民间借贷,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借款人要向特定的人或人群借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借款人是向社会公众借款,人数众多,并且属于社会上不特定的群体。对于社...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法律分析: 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有: 1、民间借贷往往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特定的急需资金的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资金使用方向并不明确; 2、民间借贷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针对的是社会不特定的对象; 3、...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民间借贷的区别?

律师分析: 两者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吸收存款的出借人是否特定化不同;2、吸收存款的数额:(1)民间借贷,一般借款数额不宜过高。(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个人数额在20万元以上,单位吸收数额在100万元以上。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

法律分析: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行为与民间借贷行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借入资金的去向,前者借入资金用于借贷等非法营利活动,而后者仅用于生活消费等非营利活动或生产经营等合法营利活动。2、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本质区别并非...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

律师分析: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行为与民间借贷行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借入资金的去向,前者借入资金用于借贷等非法营利活动,而后者仅用于生活消费等非营利活动或生产经营等合法营利活动。2、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本质区别并非是否具...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

法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为:_x000D_ 1、两者的行为目的不同。正常借贷往往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特定的急需资金的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吸取公众资金至其“金融机构”后,一般用于借贷等...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行为与民间借贷行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借入资金的去向,前者借入资金用于借贷等非法营利活动,而后者仅用于生活消费等非营利活动或生产经营等合法营利活动。2、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本质区别并非是否具有还本付息的...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在哪

1、两者的行为目的不同。民间借贷行为的指向性比较明确,往往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特定的急需资金的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吸取公众资金至其金融机构后,其目的虽是通过货币运营等金融手段获取利润,但资金使用方向并不明确。...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民间借贷?

律师分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差别?

律师解答: 1、民间借贷往往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特定的急需资金的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资金使用方向并不明确;2、民间借贷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针对的是社会不特定的对象;3、民间借贷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利息受保护,非法吸...查看全文

怎样鉴别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借贷的区别在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面向不特定公众的借款行为,扰乱金融秩序,属于犯罪;而民间借贷是私人之间的互助性质行为,利息最多为银行利息的4倍,超出就不受法律保护。...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实践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的区别在于行为目的、行为对象和利率合法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目的不明确,而民间借贷用于特定的急需资金。民间借贷的对象有限,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针对社会不特定的对象。民间借贷的利率有法律限制,而非法吸收公众...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民间借贷怎样区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民间借贷的分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向不特定公众借款。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民间借贷的不同在于后者属于互助行为,通常属于私人交往或特定个人和单位。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是对社会不特定的人发出准备吸收资金的要约邀请,任何人只要按照这...查看全文

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非法集资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查看全文

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

法律分析: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非法集资的行为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行为;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来集资,而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的方法来集...查看全文

非法集资罪与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非法集资罪在定义、主观故意和造成后果方面存在差异,前者是临时占用并有还本付息意图,后者是永久非法占有并采用虚构手段,若非法筹集的资金未归还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可能定为非法集资罪,否则一般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查看全文

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法集资罪的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非法集资罪在定义、主观故意和造成后果方面存在差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非法集资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违反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查看全文

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法集资罪的区别

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是主观意图上不同。非法集资罪是指行为人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意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只是暂时占用投资者的资金,行为人承诺并意图...查看全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区别

法律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区别:_x000D_ 1、前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后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_x000D_ 2、前罪无非法占有目的,后罪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_x000D_ 3、前罪既可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