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员工工伤赔偿问题探讨

律师回答
摘要: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伤赔偿问题。在劳动者与多个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时,社保账号的唯一性导致只能由一个雇主为其交纳工伤保险。如果发生工伤事故的雇主未为其交纳保险,赔偿问题变得复杂。劳动者可以要求雇主承担人身损害赔偿,但举证负担增加。建议调整保险制度,由各雇主根据支付工资总和为劳动者交纳社保,减少资源浪费。
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伤是否要赔偿
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伤,用人单位同样需要负责。按照社会保险制度,一个劳动者应建立一个社保账号,其具有唯一性。劳动者受雇于一个单位,该单位应为劳动者上保险。
非全日制用工中,一个劳动者可以与几个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里可能发生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劳动者同时与几个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时,由何单位为劳动者上社保?
如果由甲企业为劳动者上保险,那么在甲企业发生了工伤事故,劳动者可以工伤申请工伤赔偿。但如果在乙企业发生了工伤,而依据社保账号的唯一性,工伤保险费用只能由企业交纳,而对一个账号,不能由两家或更多的企业为一人交纳。如前所说,如果甲企业为劳动者交纳了工伤保险,而乙企业却没有办法为劳动者交纳工伤保险,而对此时的工伤事故如何进行赔偿?显然,乙企业为劳动者申请工伤是不符合规定的,主体不对,作为工伤认定部门恐怕是不能认定其为工伤的。
(二)对于劳动者发生的工伤事故怎么赔偿?如果走工伤程序无法达到目的,怎么办?
对劳动者来说,他可以要求乙企业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而乙企业抗辩说自己不是不为劳动者交纳工伤保险,只是因为事实和法律不能,从而减轻了自己的赔偿责任。这对劳动者和企业两方面来说都是不合适的,还有劳动者从人身损害赔偿的角度来追究企业的责任,从举证责任上来说无形中就增加了劳动者的举证负担,要证明企业提供的劳动条件未达到安全保护程度。
知识总结:虽然都为劳动合同,但在发生工伤时却可能存在其他的结果,对这样的结果,立法时是否有未尽完全的考虑?是否在保险制度上还要进行相应的与劳动合同法相适应的调整。即社保的计算基数以几家企业支付的工资总和计算,由各家企业在自己支付工资的基础上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无论在哪家企业发生了工伤事故,都可以从工伤的角度来解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延伸阅读
结语: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伤问题涉及到用人单位的责任和社会保险制度。如果一个劳动者与多个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应由哪个单位为劳动者上社保?其次,如果发生工伤,如何进行赔偿?如果按照现行社保制度,一个社保账号只能由一个单位交纳保险费用,那么其他单位无法为该劳动者交纳工伤保险。因此,对于工伤赔偿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如果工伤赔偿程序无法达到目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相应单位承担人身损害赔偿。然而,企业可能会以事实和法律不允许为由减轻赔偿责任,这对劳动者和企业都不合适。因此,在立法和保险制度上可能需要相应的调整,以减少资源浪费,解决非全日制劳动者工伤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非全日制员工工伤赔偿问题

非全日制员工的工伤要赔偿吗?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伤,用人单位同样需要负责。非全日制员工属于正式员工,但与标准劳动关系有所区别。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在工作时间、劳动合同形式、劳动关系解除等方面存在差异。非全日制用工一般只缴纳工伤保...查看全文

非全日制员工工伤认定问题

非全日制职工发生工伤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交纳保险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所有企事业单位、机构、个体工商户等都应参加工伤保险并为职工缴纳保险费。...查看全文

探讨非法用工工伤赔偿标准问题

非法用工工伤赔偿标准:非法用工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向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不得低于工伤保险待遇标准。使用童工造成伤残或死亡的,也应给予一次性赔偿,标准同样不得低于工伤保险待遇。非法用工包括无营业执照或未...查看全文

探讨临时工工伤赔偿问题

工伤认定需按流程申请,赔偿金额在鉴定等级确定后确定。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如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证明。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需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伤残等级,可获得医疗费、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补偿。无劳动关系证据可...查看全文

工伤复发赔偿问题探讨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可要求补偿,享受工伤待遇。工伤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伙食补助及交通费用也可报销。非工伤引起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康复费用符合规定可由基金支付。...查看全文

非全日制员工的工伤要赔偿吗

法律分析:非全日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经工伤认定为工伤的,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共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查看全文

非全日制员工的工伤要赔偿吗

法律分析:一、非全日制员工的工伤要赔偿吗1、非全日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用工关系,所以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伤,用人单位同样需要负责。2、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查看全文

探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问题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包括无营业执照、未经登记备案或被吊销执照的单位受伤职工,以及使用童工导致伤残或死亡的单位。一次性赔偿涵盖治疗费用和赔偿金。...查看全文

非全日制员工的工伤是否要赔偿

法律分析:非全日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经工伤认定为工伤的,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共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查看全文

非全日制员工的工伤是否要赔偿?

律师分析: 非全日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经工伤认定为工伤的,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共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后由用...查看全文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工伤认定问题

非全日制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后,若在工作中受伤,可认定为工伤。非全日制劳动者应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待遇。用人单位需为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受伤者可获得工伤待遇。员工早退遭遇意外伤害,若属于上下班途中,且是交通事故...查看全文

搬迁公司员工赔偿问题探讨

公司搬迁导致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无法获得补偿,但如果雇主解除合同,则需按劳动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探讨劳动者的工伤赔偿问题

用人单位应为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非全日制工作者发生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伤残5至10级可一次性结算待遇。是否缴纳社保由双方约定,如无约定,企业无需缴纳。...查看全文

工伤赔偿标准相关问题探讨

本文介绍了未构成伤残的工伤赔偿标准以及工伤出院复发和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区别。根据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工伤职工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和到统筹地区以...查看全文

探讨雇佣关系与工伤赔偿问题

发包人、分包人应对雇员因安全生产事故受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若知道或应该知道雇主缺乏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不适用于工伤保险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查看全文

探讨员工安置问题

企业拆迁安置员工需补偿,标准因情况而异。满一年工作者可获得过去一年一个月工资,搬迁前需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如未提前通知,员工可要求双倍赔偿。若新地址在劳动合同约定范围内或公司明确表示,员工应服从搬迁并履行合同。...查看全文

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伤赔偿待遇

非全日制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鉴定为伤残5-10级可一次性结算伤残待遇及相关费用。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按照劳动合同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停工留薪期待遇、伤残津贴、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应为员工交纳...查看全文

员工工伤赔偿问题

员工工伤应先鉴定等级,再赔偿。七至十级伤残享受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补助金,标准为七级12个月工资,八级10个月,九级8个月,十级6个月。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时,用人单位支付医疗和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地方政府规定。...查看全文

探讨无劳动关系的工伤赔偿问题

工伤认定需具备劳动关系。《工伤保险条例》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社团、基金会、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根据《民法典》第1192条,个人间形成劳务关系,损害由接受劳务方承担责任,可向提供劳务方追偿。若提供劳务方受...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赔偿问题探讨

我国刑法规定,未赔偿无谅解书的犯罪分子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如有殴打或侮辱行为,将受到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触犯拘禁罪也将受到从重处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