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与劳务合同:相关法律规定与权益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务合同不适用劳动法规,受伤无法申请工伤认定。但若用人单位故意将劳动关系写成劳务合同,劳动者可申请工伤认定。劳动关系成立的三个条件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备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并为其业务的组成部分。
不可以。劳务合同不是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规,从事雇佣活动中受伤的,不能申请工伤认定。但是,如果用人单位忽悠劳动者,把本是劳动关系,应订立劳动合同,写成劳务合同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延伸阅读
工伤与劳务合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与责任分担
工伤与劳务合同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与责任分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务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约定,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工伤则是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工伤保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当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时,应及时报告、接受治疗,并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工伤被认定,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劳动者也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预防和减少工伤的发生。通过合理的法律规定和责任分担,可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结语: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法的规定,劳务合同不适用于劳动关系,因此劳务合同下的劳动者不能申请工伤认定。然而,如果用人单位以劳务合同形式欺骗劳动者,而实际上应该是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并从事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法律规定和责任分担,可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八条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认定与离职:相关法律规定与权益

工伤认定后可离职,需完成交接手续。工伤索赔包括一般伤害、伤残和死亡赔偿。一般伤害赔偿包括医疗费、伙食补助等,伤残赔偿还包括辅助器具费、补助金等,死亡赔偿包括丧葬补助和抚恤金。下落不明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赔偿项目。...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相关权益

精神二级残疾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程度,患者需要依靠他人照料,不能自理,生活中存在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精神残疾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受到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障碍影响。病因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病变等。...查看全文

工作五年合同不续签:相关法律规定与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合同到期时,如果用人单位不续签,应按照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知情权与患者家属:相关法律规定与权益

患者享有知情权,包括了解病情、医疗费用、医师诊断、治疗方案,并有权决定是否同意手术、特殊检查或治疗。医生有责任如实告知病情,但需注意避免不良后果。...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与工资支付的相关法律规定

不签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与劳动仲裁: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关系存在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只要有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解雇、工资福利争议、劳动合同履行争议等。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也可以申请劳...查看全文

赠与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

该法律规定了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包括赠与人的权利和义务、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和登记手续、赠与合同的撤销、赠与财产的交付和附义务等。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查看全文

拾得遗失物的法律规定与相关权益

遗失物有善意第三人吗?原则上不可以取得,但符合一定条件的遗失物可以善意取得。拾得人应履行报告、保管和返还义务,同时享有费用偿还和意定报酬请求权。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要求受让人主观善意、合理有偿受让和符合登记规定。...查看全文

离婚遇精神病,相关法律规定与权益

精神病妻子可由监护人代理起诉离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可以携带相关证据起诉离婚。限制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法律行为,但可独立进行获利益或与智力、精神健康相适应的行为。若婚前隐瞒或知晓对方精神病,或夫妻期间一方患病且治疗...查看全文

劳动法规定与劳动合同终止相关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法定情形不同,约定的解除或终止条件无效。劳动合同解除需由劳动者、用人单位作出意思表示,而劳动合同终止只需出现法定事实。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到期不续订、患病或伤残无法工作、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等。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工伤处理程序与相关法律规定

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后,用人单位凭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向医保经办机构申请工伤医疗费报销。需要提供相关材料。若职工未参保,可通过协商或劳动仲裁获得工伤赔偿,如不满意可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孩子抚养权的相关法律权益与义务

离婚后子女抚养归属原则:维护子女利益,综合考虑双方条件,优先由母亲抚养不满两周岁的子女,满两周岁的由法院根据最有利原则判决,八周岁以上尊重子女意愿。...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与劳务合同规定

劳务合同不适用工伤认定,而应按雇佣人身损害赔偿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的职工应在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向社保部门提出申请。此外...查看全文

相关规定与法律规定

非法持有鸦片、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的刑罚:200-1000克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则处3-7年有期徒刑;超过1000克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劳动者过失与工伤认定: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劳动者存在过失不影响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只要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在工作时间前后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都应被认定为工伤,无论是否存在过失。...查看全文

赠与合同撤销相关法律规定

赠与合同的撤销及赠与房屋未过户的有效性问题:赠与合同可通过通知受赠人撤销,法定撤销情形要在一年内行使;赠与房屋未过户,只要赠与人清楚赠与后果,赠与合同有效,但房屋权利需过户;未过户的赠与合同仍有效,赠与人不能反悔,否则需赔偿损失;...查看全文

工伤与劳务关系的法律认定

劳务关系中的受伤不认定工伤,只能依法主张侵权赔偿;劳动关系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可申请工伤认定。劳务关系是提供劳务一方与用工者根据约定,提供一次性或特定劳动服务,用工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有偿服务法律关系。...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实务操作

工伤被裁员需支付双倍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年限支付,每满一年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本地区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查看全文

工龄与劳动法:相关规定与解释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作年限的具体计算和合并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施行前的工作年限。同时,如果劳动者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工资与劳动法:相关规定与疑问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报酬,用人单位不能因劳动者自离而拒绝发放工资。如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依法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