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当如何正确应对劳动仲裁

律师回答

企业应当如何正确应对劳动仲裁

一、“事前预防”是基础

1、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确保员工手册与规章制度合法有效。

根据劳动部门的统计发生,很多单位最终在劳动仲裁案件中败诉,有一大部分是因为其员工手册与规章制度最终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其中一些是因为制订规章制度的程序不合法,没有民主程序,没有公示程序,一些是因为制订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合法,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最终导致了规章制度无效,并进而直接导致企业在劳动仲裁与诉讼中败诉赔偿。

因此,完善好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应对劳动纠纷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往往就是这个最重要的环节被很多企业所忽略,很多单位直接在网上下载个所谓的规章制度模板,然后直接就拿到企业管理中适用了,这为以后企业的用工埋下了巨大的用工风险,这也是实践中劳动案件企业败诉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2、企业各部门要加强配合,加强员工考核,收集证据。

在企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好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适用规章制度的问题了。因为制订的再漂亮的规章制度,如何不能有效与实践操作融合,对企业来说也是没用的。实践中企业应当通过日常的管理与培训,向用人部门解释制度的适用标准,最终让用人部门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企业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企业不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企业绝对禁止的,违反了就有可能要面临着被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严重处罚。

通过这样的日常管理,让用人部门加强对员工的日常考核,这样才能适时发现员工违法违纪情况,才能在员工出现违法违纪情况时,及时发现与固定证据,为以后仲裁与诉讼保存足够的证据。

3、完善企业的制度设计,包括考勤管理,工资结构等。

在实践案例操作中,有一大部分的诉讼请求面临的是劳动者提出的加班费的诉请,很多单位败诉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企业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存在缺陷。要想减少员工因为加班问题与公司出现纠纷,就必须提前对考勤、工资结构作出一个有效的设计,才能有效的避免这些劳动纠纷。

二、“事中应对”是关键

1、企业应积极应对仲裁与诉讼,不要轻视。

目前实践中,企业在劳动仲裁案件败诉率高,单位对仲裁案件不重视也是一个根本原因。有的单位甚至认为员工属于无理取闹,仲裁根本不用理,有的连开庭都不去,这最终导致了仲裁委的缺席判决,可想而知,这样的判决结果对单位肯定是不利的。有的案件标的大的还好,还有到法院起诉重新认定的机会,碰上一些标的小的(仲裁标的少于12个月的最低工资),直接适用一裁终局,单位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得赔偿,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2、寻求专业劳动法律师帮助,全面了解仲裁的法律风险,知已知彼。

由于劳动案件的特殊性,企业与员工在庭上,往往是“针尖对麦芒”,对抗性非常强,很多案件往往从劳动仲裁、一审、二审,有点甚至在高级人民法院打再审,但快律律师认为,案件要区分特殊性,企业在面对劳动纠纷案件时,最先应该做的是先让专业的律师对案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区分情况处理。

如果是经过专业律师看过,案件确实是单位证据不足,诉讼风险很高,赔偿可能性很大,那么单位就不如在仲裁委,法院组织下进行调解,以把诉讼的风险降到最低,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是专业律师看过,认为单位证据充足,诉讼风险低的,则可以继续走程序走下去。

通过这一程序,可以有效帮助单位加强处理案件的主动性,降低诉讼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试想想,如果一个单位必败的案件最终被生效的判决确认,对单位来讲不仅仅是赔偿那么简单,更重要的丧失了企业管理的权威性与主动性,对其他员工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只是赔偿还好处理,要是碰上员工要恢复劳动关系,试想想,判决后单位将会多么的不利,不仅要支付其诉讼期间的工资,而且还要重新给其安排工作岗位,这对企业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三、“事后总结”是必须

1、通过发生了的诉讼仲裁案件,查找到企业的管理漏洞,尽时完善。

在诉讼仲裁案件中,通过员工的诉讼抗辩,找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进而完善自己。在实践案例中很多员工都会提到一个加班费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员工提出的质疑,迅速查找到企业工资结构中的不足,重新设计自己的考勤管理。有的员工提出规则制度没有书面告知,没有经过民主程序,这些都可以及时进行修正,进而完善。

但在事后总结这一块,最怕的就是有的单位花了钱又不买教训,好了伤疤忘了疼,今天赔偿个双倍工资,赔偿了几十万,明天又来一个没签劳动合同的,这样的单位都是有问题的企业。已经出现的法律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和应对,如果出了问题不总结,那么企业永远都会有法律风险的。

2、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不重视,有点让行政兼任,有的让法务兼任。但随着用工单位的不断状大,人力资源的工作将越来越多,企业在劳动用工方向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法律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没有一个专业的人来做这一块事情,肯定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企业应当应该正确应对劳动仲裁

企业应当应该正确应对劳动仲裁 一、“事前预防”是基础 1、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确保员工手册与规章制度合法有效。 根据劳动部门的统计发生,很多单位最终在劳动仲裁案件中败诉,有一大部分是因为其员工手册与规章制度最终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查看全文

企业如何应对劳动仲裁裁决?

劳动仲裁结果不执行怎么办?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人需提供对方的银行账号和财产信息,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裁决书复印件。法院执行庭有权力执行,可查封对方的资产。申请执行时,需携带裁决书、...查看全文

遭遇员工劳动仲裁,企业应如何应对?

企业被员工劳动仲裁后的处理方法:与申请人协商撤回申请、补签劳动合同、与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协调、准备补偿。劳动仲裁结果不执行的处理方法:申请强制执行,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对单位罚款、对主要负责人拘留。劳动仲裁生效执行期限为6个月,超...查看全文

企业应对员工劳动仲裁

公司遇到员工提出的劳动仲裁公司怎么应对当企业接到员工的劳动仲裁后:第一,主动与申请人进行协商,尽量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协商不成时,可以通过请求当地劳动部门联系沟通,请求他们居间进行协调。第三,如果是必须走到劳动仲裁庭时,主动配合劳...查看全文

企业怎样应对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一、企业怎样应对劳动仲裁用人单位收到劳动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可以在10内提交答辩书以,对劳动者申请进行反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查看全文

劳动者如何应对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一、劳动者如何应对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主要就是举证,要证明公司的过错行为,比如没有给工资,或没交社保之类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查看全文

企业应对员工劳动仲裁的应对策略

员工去劳动仲裁,公司应当与员工协商、请求劳动部门调解,配合仲裁裁决,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否请律师要根据情况而定;申请劳动仲裁书应包括双方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理由、证据来源和证人信息,可口头申请并记录。...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企业应对措施与应对策略

企业不理会劳动仲裁通知书会有法律后果,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缺席裁决。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提交申诉书、身份证明、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查看全文

企业对劳动仲裁不服提出起诉,职工应如何应对?

律师解答: 根据《民事诉诉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起诉书经审查,应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各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审...查看全文

仲裁裁决无果:如何应对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要求提供证据,否则无法受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等作为证据。申请劳动仲裁需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提出申请,否则将不予受理。...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企业不服向法院起诉如何应对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企业不服向法院起诉如何应对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裁决书向法院起诉的解决方式是劳动者应该积极应诉,根据对方的起诉状,提交答辩状,若不提出答辩状,也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查看全文

遭遇劳动仲裁,公司应如何应对?

劳动仲裁对公司影响不大,只是一种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并不会损害公司的信誉。公司需参与仲裁并履行裁决书,可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或双倍工资等费用。公司应积极参与仲裁庭审,寻求专业律师帮助,了解法律风险。同时,完善管理漏洞,加强人力资源管...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开庭,对面不来应如何应对?

劳动仲裁对方不到庭,仲裁庭可继续开庭审理并缺席裁决;申请人不到庭可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仲裁庭需提前五日书面通知双方开庭日期、地点;有正当理由可申请延期,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查看全文

企业应对劳动仲裁的实用指南

企业应对劳动仲裁的方式包括:领取法律文书,核实信息,制定应诉策略,准备法律依据,调解达成协议,如不成立即作出裁决。劳动仲裁无效的情形有: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采取胁迫手段的情况...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中如何应对伪证?

劳动仲裁中遇到伪证应依法处理,作伪证者将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伪造、毁灭证据或阻止证人作证的行为,可受罚款、拘留,构成犯罪者将受刑事追究。劳动仲裁中发现伪证,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伪证行为将影响仲裁结果。...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劳动仲裁裁决的上诉?

劳动仲裁裁决无法上诉,而是可以在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具有保密、便捷、自愿、独立和专业的特点,仲裁员是具有专业水平的专家。劳资双方可以对仲裁裁决结果提出争议,但不能上诉,因此需要仔细阅读裁决书中的司法救济途径和时间限制。...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裁决书已出,如何应对?

仲裁判决终局后,可向公司申请强制执行,需先取得双方的判决送达回执单。不必关注公司是否上诉,法院会查询并通知。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一般在2个月内完成执行,最长期限为6个月。...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公司:如何应对员工劳动仲裁申请

合理处理劳动仲裁的建议:主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若无法协商可请求劳动部门协调,若必须仲裁则积极配合并提交答辩书,加强人事管理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时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查看全文

企业裁员如何应对?

公司单方面辞退员工是不合理的,必须先与员工协商一致,并在未经员工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单方面调整员工的职务。否则,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继续要求单位履行合同,或者当事人可以终止合同并要求两倍的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企业劳动仲裁后上诉法院应对策

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用人单位可提起诉讼,法院会受理。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规定,除法律禁止起诉的情况外,当事人对除第四十七条外的劳动争议裁决不满意,可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裁决书生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