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证与反证的区别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
正确理解、全面适用《民诉法解释》第108条,要明确以下几点:
1、前提--何为“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依《民诉法解释》第90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即提出诉讼请求并对所依据的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人。若单以合同纠纷为例,依《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五条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合同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即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变更、解除、终止、撤销和对合同履行负有义务的人。
2、关键--区别何为本证、反证。在证明过程中,对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所进行的证明活动为本证,如《民诉法解释》)第108条中“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该证据即为本证。不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证据对本证进行反驳的证明活动为反证,如《民诉法解释》第108条中“对当事人一方为反驳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就是反证。
3、标准--法官对本证和反证认定采信的不同标准。
(1)对本证的采信的一般标准--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高度可能性标准)。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即对本证采取“具有高度可能性(盖然性)的”标准。所谓盖然性,是一种可能的状态,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的状态。
(2)对反证采信的一般标准--只需要使待证事实陷入真伪不明(只需要将本证在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拉低到高度可能性证明标准之下)。反证的证明活动其目的在于动摇法官对于本证所形成的内心确信,使其达不到证明评价的最低要求。反证的证明标准相比本证要低,只需要使待证事实真伪不明即可。《民诉法解释》第108条对于本证和反证的证明标准和要求的规定非常明确,对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所进行的本证,需要使法官的内心确信达到高度可能性即高度盖然性的程度才能被视为完成证明责任;反证则只需要使本证的对待证事实的的证明陷入真伪不明即达到50%左右的状态,将本证使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拉低到高度可能性标准之下,即达到目的。
《民诉法解释》第108条明确规定了本证和反证的不同证明标准,即本证需要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从而使法官内心产生确信,而反证只需要将本证使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拉低到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之下,使法官产生的临时心证发生动摇即可。尽管如此,在实践中本证和反证所适用的证明标准仍然会出现错误,故而法官事实认定存在偏差,作出错误裁判。笔者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证明责任分配错误引发本证和反证划分错误,将反证与抗辩证据混淆,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旧证据规定或者旧裁判思路的误导。综上,在理解《民诉法解释》第108条规定,明确本证与反证证明标准差导的基础之上,想要正确无误地将本证和反证适用到既定的证明标准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准确分配证明责任,甄别反证与抗辩证据,克服以往错误的经验习惯,正确地识别划分本证与反证,进而分别准确地适用各自的证明标准。
法律依据:
《民诉法解释》第90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正确理解、全面适用《民诉法解释》第108条,要明确以下几点:
1、前提--何为“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依《民诉法解释》第90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即提出诉讼请求并对所依据的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人。若单以合同纠纷为例,依《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五条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合同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即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变更、解除、终止、撤销和对合同履行负有义务的人。
2、关键--区别何为本证、反证。在证明过程中,对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所进行的证明活动为本证,如《民诉法解释》)第108条中“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该证据即为本证。不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证据对本证进行反驳的证明活动为反证,如《民诉法解释》第108条中“对当事人一方为反驳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就是反证。
3、标准--法官对本证和反证认定采信的不同标准。
(1)对本证的采信的一般标准--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高度可能性标准)。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即对本证采取“具有高度可能性(盖然性)的”标准。所谓盖然性,是一种可能的状态,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的状态。
(2)对反证采信的一般标准--只需要使待证事实陷入真伪不明(只需要将本证在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拉低到高度可能性证明标准之下)。反证的证明活动其目的在于动摇法官对于本证所形成的内心确信,使其达不到证明评价的最低要求。反证的证明标准相比本证要低,只需要使待证事实真伪不明即可。《民诉法解释》第108条对于本证和反证的证明标准和要求的规定非常明确,对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所进行的本证,需要使法官的内心确信达到高度可能性即高度盖然性的程度才能被视为完成证明责任;反证则只需要使本证的对待证事实的的证明陷入真伪不明即达到50%左右的状态,将本证使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拉低到高度可能性标准之下,即达到目的。
《民诉法解释》第108条明确规定了本证和反证的不同证明标准,即本证需要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从而使法官内心产生确信,而反证只需要将本证使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拉低到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之下,使法官产生的临时心证发生动摇即可。尽管如此,在实践中本证和反证所适用的证明标准仍然会出现错误,故而法官事实认定存在偏差,作出错误裁判。笔者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证明责任分配错误引发本证和反证划分错误,将反证与抗辩证据混淆,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旧证据规定或者旧裁判思路的误导。综上,在理解《民诉法解释》第108条规定,明确本证与反证证明标准差导的基础之上,想要正确无误地将本证和反证适用到既定的证明标准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准确分配证明责任,甄别反证与抗辩证据,克服以往错误的经验习惯,正确地识别划分本证与反证,进而分别准确地适用各自的证明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零八条 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法律对于待证事实所达到的证明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本证与反证的区别

法律分析:正确理解、全面适用《民诉法解释》第108条,要明确以下几点:1、前提--何为“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依《民诉法解释》第90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查看全文

本证与反证的区别有哪些?

本证与反证的区别及作用:本证是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用于证明其主张的事实,要求强有力地证明;反证是能否定对方主张的事实的证据,目的是动摇法官对本证的判断,不需要强制提出。本证使法院确信并认定事实,而反证使法院对本证的...查看全文

本证与反证的区别有哪些

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两类,本证是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所提出的证据,用于证明其主张的事实;反证是能否定对方主张事实的证据,目的是推翻对方的主张。区别在于举证责任、作用、要求和证明力。本证需强有力地证明事实,反证只需动摇法官对事实的判断。...查看全文

民诉中本证与反证的区别?

律师分析: 1、反证的目的与作用在于削弱、动摇本证的证明力;而本证通常先于反证提出。2、本证的作用在于使法院对待证事实的存在与否予以确信,并加以认定,而反证的作用则是使法院对本证证明的事实的确信发生动摇,以致不能加以认定。 【法...查看全文

本证与反证的关系及其区别是什么?

本文主旨:本证与反证是根据举证双方对所举证事实是否负有客观证明责任对证据进行的一个区分,本证是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反证是对待证事实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提供的证据。本证的作用是肯定自己的主张,反证的作用是削弱本证的证明力。...查看全文

本证与反证的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本证和反证是按照举证双方对所举证事实是否负有客观证明责任而做出的划分。反证在于削弱动摇证明,本证在于对待证事实的肯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 第一百五十一条 方当事人基于诚实信...查看全文

证明与反驳的区别

反证与本证在法律上的作用与目的不同。本证用于确信事实的存在并加以认定,反证则动摇本证的证明力。区分二者有助于确定证据顺序、理解证明力要求,并帮助法院作出裁判。需要注意的是,反证不是对对方证据的反驳性证据,容易与之混淆。反驳性证据是...查看全文

本证和反证有什么区别

反证的目的是削弱本证的证明力,而本证通常先于反证提出。本证使法院确信并认定事实的存在与否,而反证则动摇法院对本证事实的确信,使其无法认定。区分本证与反证的实践意义在于明确证据提供与调查的顺序,区分不同证据的证明力要求,并方便法院作...查看全文

本证和反证的区别有哪些呢

1、举证人是否有举证责任不同;2、本证与反证的作用不同;3、对提出证据方的要求不同;4、证明力的要求不同。...查看全文

户口本与身份证的区别

身份证和户口本具有的效力不同,从理论上说,户口本是办理身份证的依据,应当是户口本的效力大于身份证。户口本即户口簿。户口簿是指登记住户人员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等内容的薄册。中国的户口簿,是全面反映住户人口个人身份、亲属关系、法定住...查看全文

居住证与户口本的区别

在我们国家,如果不能够办得到当地的户口本的话,可以先暂时先办理当地的居住证,那么居住证和户口本之间的区别是在哪里? 居住证和户口本的区别有哪些 居住证和户口都是我国户口管理的形式,两者功能基本趋同,在享受待遇方面仍有差别。户口即户...查看全文

反诉和本诉的关系与区别

反诉与本诉的关系和区别。反诉与本诉基于同一法律事实,涉及相同当事人,存在牵连。区别在于法律性质、独立性和提起时间。反诉是独立的诉讼请求,属于请求权范畴;反驳是抗辩权范畴,不构成独立诉。反诉可以合并或单独审理,不受本诉撤回影响;反驳...查看全文

本诉与反诉的定义及区别

反诉与反驳在法律性质、独立性、提起时间、对抗方法、作用和处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反诉是被告提起的独立诉讼请求,旨在抵销、吞并或推翻原告请求,甚至可能获得原告给付。反驳是被告对原告请求和理由的简单否定,不构成独立的诉讼请求,只能使原...查看全文

反担保与本担保的区别与联系

反担保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同时,又反过来要求债务人对担保人所提供担保的行为,可称为担保之担保,即是为担保人提供的担保。其目的是确保第三人追偿权的实现。反担保的目的是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承担...查看全文

本证和反证的区分规定?

律师解答: 1、举证人是否有举证责任不同 本证的提出方对证明负有举证责任,提出的证据为本证;另一方没有主动举证的责任,反驳对方所举出的证据为反证。 2、本证与反证的作用不同 本证的作用在于使法院对待证事实的存在与否予以确信,并加以...查看全文

本证和反证的区分规定?

法律解析: 1、举证人是否有举证责任不同 本证的提出方对证明负有举证责任,提出的证据为本证;另一方没有主动举证的责任,反驳对方所举出的证据为反证。 2、本证与反证的作用不同 本证的作用在于使法院对待证事实的存在与否予以确信,并加以...查看全文

本证和反证的区分标准?

律师分析: 1、举证人是否有举证责任不同 本证的提出方对证明负有举证责任,提出的证据为本证;另一方没有主动举证的责任,反驳对方所举出的证据为反证。 2、本证与反证的作用不同 本证的作用在于使法院对待证事实的存在与否予以确信,并加以...查看全文

身份证与户口本的区别与联系

户口本是反映人口基本信息的重要文书,具有法律效力,但不可替代身份证。乘坐火车时,可以使用临时身份证明、护照、驾驶证、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军人相关证件等代替身份证。办理临时身份证明需满足条件,并携带一寸照片,如户籍证明信、学校证...查看全文

什么是本证与反证

本证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于证明自己所主张事实的证据。反证则是指对待证事实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证明该事实不存在或不真实而提供的证据。    &nb...查看全文

本证与反证的划分与什么基本一致?

本文主旨:本证与反证的分类是根据证据与证明责任承担者的关系,本证是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而反证是无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