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规定:最新法律解读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情形,包括合同期满、享受养老保险、死亡、用人单位破产、被吊销执照或解散等。而第四十五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逾期终止,即合同期满后仍存在终止情形的,应继续延长合同直至情形消失。但对于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按照工伤保险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的逾期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延伸阅读
劳动合同终止规定:法律变革下的权益保障
在法律变革的背景下,劳动合同终止规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新的法律变革对劳动合同终止规定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根据最新的法律解读,劳动合同终止规定不仅要求雇主和雇员在终止合同时遵守一定的程序和条件,还强调了对员工权益的保护。例如,规定了雇主应提前通知员工的期限、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等。这些变革旨在平衡雇主和雇员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通过法律变革下的权益保障,劳动合同终止规定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劳动者提供更加稳定和公正的就业环境。
结语:劳动合同终止规定在法律变革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关注。新的法律变革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旨在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最新的法律解读要求雇主和雇员在终止合同时遵守一定的程序和条件,并强调了对员工权益的保护。这些变革旨在平衡雇主和雇员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通过法律变革下的权益保障,劳动合同终止规定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劳动者提供更加稳定和公正的就业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和要求提供担保】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终止规定及解读

劳动合同终止有两个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时,除非劳动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否则应继续履行直至情形消失;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当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未进行健康检查、患职业病或工伤且丧失劳动能力、在医疗期内、孕期、产期、哺...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解除规定:最新法律解读

劳动合同解除的三种情形:1、劳动者有重大过错,用人单位可直接解除合同,无需补偿和提前通知;2、劳动者患病或不能胜任工作,经协商且满足条件,用人单位可提前通知并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3、裁员需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查看全文

2023年劳动合同解除规定:最新解读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续签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单位过错性辞退等方式解除。劳动合同的续签需要双方协商一致,用人单位需综合评估决定是否续签,征求劳动者意见很...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规定解读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收入标准,死亡赔偿金按二十年计算,但随着年龄增长,赔偿时间会减少;丧葬费按受诉法院所在地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未成年人计算至十八周岁,无...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期满后的补偿金规定:最新法律解读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否则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最高不超过...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期满后,若劳动者继续在原单位工作且单位未表示异议,则视为同意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需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合同。若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单位应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单...查看全文

夜班工时规定:劳动合同法的最新解读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作时间,但对工作制度的选择留给用人单位自行决定。无论采用何种工作制,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标准,超出部分应支付加班费。不同班次的工作时间相同,但因班次不同,通常会支付不同的中、夜班费。根据《劳动法》,企业可根据...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规定及解读

2021离婚新规定:离婚冷静期为30天,双方必须亲自到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得委托他人代理。办理离婚需提供户口证明、身份证、介绍信、离婚协议书、结婚证,交付照片并填写《离婚申请书》。...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劳动合同终止法律规定是什么?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即:...查看全文

劳动法规定与劳动合同终止相关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法定情形不同,约定的解除或终止条件无效。劳动合同解除需由劳动者、用人单位作出意思表示,而劳动合同终止只需出现法定事实。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到期不续订、患病或伤残无法工作、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等。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证明书的注意事项及解读(最新年份)

劳动合同终止证明书的注意事项:1.明确标明合同终止原因;2.办理工作交接;3.如公司存在劳动违法行为,可向工商注册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解决。...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法规的解读

契税应按规定缴纳,一般在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办理房产证时缴纳。超过一年将加收滞纳金。已缴纳契税的购房单位和个人在未办理房屋权属变更登记前退房可退还契税。退税需提供相关资料。罚金不可不缴纳,法院可强制追缴。罚金数额根据犯罪情...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包括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合同期满的、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等情形;终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其他。...查看全文

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的终止情况及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简短概括:劳动合同终止情况包括合同期满、享受养老保险、达到退休年龄、死亡、破产等。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包括劳动者解除合同、双方协商解除、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等。终止劳动合...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终止规定

劳动合同的因故终止情形包括:合同期满、享受养老保险、用人单位解散等。试用期内,劳动者解除合同无需赔偿,用人单位解除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需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的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可以在合同期满、劳动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用人单位破产或解散等情况下终止。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提前通知工会,并考虑工...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什么是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效力终结,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终止的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告终止,...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法律规定及影响

劳动合同续签的经济补偿金标准及条件: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需支付1个月工资,劳动者要求续签且被拒绝需支付2个月工资。劳动者自行不续签除非用人单位降低条件,否则无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被辞退或合同到期终止的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38条内容及最新解读

社保法全文及解读大致内容 《社会保险法》是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内容 《劳动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