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用地供应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律师回答

谭术魁江奇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保障房用地供应存在的问题
1.稳定供应缺乏保障
保障房用地供应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往往偏重于地方经济建设政绩的及时体现,而忽视保障房用地的及时供应。再加上保障房用地供应尚无可操作性的法规条例进行具体规定,因此,在国家住房保障政策与地方经济建设短期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地方政府往往会采取一些变通或者消极的方式,影响保障房用地供应的顺利进行,从而导致保障房用地供应的不稳定。
2.地块区位日趋边缘
区位较好的地块往往被商品房占据,而绝大多数保障房地块则位于城市郊区,保障房地块的供应日趋边缘化。城市低收入人群如入住这样的保障房,其日常生活成本往往会增加,导致有些低收入者不得不放弃购买或入住此类保障房。2008年12月广州市推出了2145套区位偏远的经济适用房,全市取得申购资格的3600多户家庭中,只有不到1500户登记了购房意向,645套经济适用房无人认购。究其原因,该批经济适用房位于城市远郊,生活配套严重不足。
3.供应渠道过于单一
对于保障房用地,地方政府基本上采取划拨的形式供应。这种土地供应方式使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和地方财政没有任何收益,甚至地方财政还要对保障房的建设与维护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就缺乏供应保障房用地的动力,从而使保障房用地的供应常常得不到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这种仅靠政府划拨用地进行保障房建设的操作模式,逐渐使保障房的土地供应走入“单一化”误区,影响保障房土地供应之路的拓宽。
4.民意沟通缺乏平台
由于缺乏必要的公开听证程序和交流平台,保障房使用对象的真实想法无法与政府决策部门沟通,往往使得保障房的地块区位及供应量满足不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实际需求。
二、保障房用地供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1.配套法规尚未确立
保障房用地科学合理的供应应有专门性的法律进行规范指导与程序保障。目前,我国保障房用地方面的法制体系尚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与保障。这样,国家的保障房用地供应政策执行起来就容易出现偏差。
2.规划布局不合理
国家构建保障房体系的初衷是合理改善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使其能够分享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但是,在地方政府原有城市规划区位布局理念的指导下,往往将区位较好、配套较全的地块提供给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商业项目,而区位偏远、配套不足的地块才供应给保障房项目。这样就导致保障房地块区位日趋“边缘化”。
3.公开听证未得到重视
保障房的使用对象对于保障房用地的具体区位、相关配套、面积大小等问题应该拥有发言权与知情权,但地方政府在保障房用地供给的决策阶段却往往忽视保障房使用对象的发言权与知情权,使得保障房用地供应的问题一直未能合理有效地解决。
4.监管考核没有到位
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房用地利用的后续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往往导致保障房用地的利用偏离政府的本来意图。由于缺乏责任考核评价机制,保障房用地供应在出现问题之后,相关应承担责任的单位或个人也没有被追究。从而使保障房用地供应后续阶段的实际利用达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效果。
三、相关对策
1.积极开展配套立法,建立健全法制保障
保障房用地科学合理的供应需要相关配套的法律支持,目前,我国关于住房保障的政策文件很多,但缺乏专门的住房保障法律,更没有保障房用地方面的法规。中央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并颁布《住房保障条例》,从法律上规定住房保障的对象、标准、方式、资金来源、土地供应、实施机构、权限、相关责任等内容。这样各级地方政府就可在该条例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保障房用地供应实施细则》,从保障房用地供应主体、供应方式、供应程序、监管考核、相关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运行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就可明确在保障房用地供应问题上的职责,从内容和程序上对保障房用地供应进行科学规范,并逐步构建起一个统一协调的保障房用地运行体系,确保国家住房保障政策顺利有效执行。
2.优化城市区位规划,建立动态供应机制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在进行保障房用地供应时,过多地划拨城市基础设施和日常生活配套等严重不足的“边缘化”地块,地方政府应该会同相关规划、土地、房产等主管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科学论证,综合权衡得出城市区位规划优化方案。该方案应以“不增生活成本,适度改善住房”为原则,从整体上科学合理地规划保障房用地在城市中的区位分布,使得保障房用地的供应与城市的进步发展协调一致。应建立保障房用地动态供应机制,即每年对保障房需求对象进行调研,根据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变化,确定年度保障房需求对象的数量,然后根据这个数量进行年度保障房用地的供应。从中长期供应的角度来讲,可以采取滚动计划法,即根据年度需求数量估算出3—5年内的总需求量,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个总需求量,制定出中长期保障房用地供应计划,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年度保障房用地供应计划。
3.积极拓展供应渠道,适度采取市场手段
政府应改变仅仅依靠行政划拨供应保障房用地的方式,在国家法律与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灵活拓展其他供应渠道,达到直接或者间接地增加保障房用地的目的。首先,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减免部分税费的方式,鼓励开发商在建设商品房的时候,配套建设部分保障房,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增加了保障房用地供应面积;其次,在旧城改造前期规划阶段,规划出保障房用地或配套建设保障房的面积;再次,地方政府可适度采取市场化手段,由政府提供划拨土地,吸引社会资金进行保障房开发建设,允许建造部分商业面积,社会资金的回收和盈利可以通过商业面积较长时期的租金收取来实现,既可保证社会资金持续稳定的流通盈利,又可增加保障房的用地供应;最后,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低价收购等方式,获得一些可作为保障房使用的住房,比如可以通过低价收购部分“小产权房”将其作为保障房。
4.引入公开听证制度,打造沟通协商平台
政府部门在进行保障房用地供应决策时,应积极引入公开听证制度。这样,在程序上可以让保障房使用对象充分表达自身意见,同时使决策部门综合权衡考虑保障房使用对象的意见,保证保障房使用对象的利益。在保障房用地供应的后期,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构建沟通平台,如开辟网络专栏、建言信箱、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就前期保障房用地已经反映出来的问题,向公众征求良策。
5.完善监管协调体系,明确考核验收责任
政府部门应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协调体系,以保证保障房用地在后期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按照保障房用地供应政策的本意来执行,避免在保障房用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滋生违法现象。一方面,要加强用地检查制度,土地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日常巡视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用地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主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沟通协调解决保障房土地利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此外,还应明确监管责任,实施验收考核,对于违法利用保障房用地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保障房用地开发建设竣工时应实行验收制度。
一、公共租赁住房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保障性。住房权是得到《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等国际公约一致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政府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之后推出的保障居民住有所居的一种新型保障性住房。
第二政策支持性。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在房地产市场中自发生成的,而是由国家推动出现的,是国家为了住房保障的目的人为设计的新型住房类别,因此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尤其是发展初期,只有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才能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同时,基于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性特质,国家也有责任通过政策支持来推动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对此,《指导意见》专设政策支持部分,从土地供应、国家投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方面给予公共租赁住房发展以政策支持。
第三租赁性。这是公共租赁住房的核心特征,也是公共租赁住房与经济适用房的最大区别。经济适用房是为目标群体提供的低于市场价格的产权住房,而公共租赁住房则是向目标群体提供适当的租赁住房来保障其住有所居。
第四专业性。这是公共租赁住房与个人出租住房最大的区别。传统的个人出租住房的首要功能是产权者自住,而公共租赁住房不论是通过新建、改建、收购,还是通过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筹集的房源,都不是为了自住,而是专业用于出租的。
第五供应群体广泛性。在我国原有的保障性住房中,廉租住房的供应对象是最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是中等收入群体。而《指导意见》规定: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部分地方规定的公共租赁住房供应群体则更加广泛,如上海将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由户籍人口扩大为常住人口,并且不设收入限制。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一房两卖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房两卖的法律后果是:出卖人签订了两份有效的买卖合同,如果其中一位买受人先行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并取得产权证明,那么该房屋的物权已经发生变动,其他买受人只能向出卖人主张债权请求权。...查看全文

延期交房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购房者遭遇开发商延期交房时,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解决方式。如果开发商给出合理理由并在合理期限内交付,购房者可要求违约金赔偿;如果开发商没有合理理由或一味推脱,购房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若开发商延期交付但在合理期限内交付,购房...查看全文

企业分立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公司分立会对原公司产生法律影响。具体表现在:1.分立后的公司需要承担原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清偿义务;2.分立前已向债权人发出通知的公司仍需继续履行原公司对债权人的债务清偿义务;3.公司分立后,其权利和义务由分立后的公司享有连带债...查看全文

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公司法人代表变更的主旨是解释了公司换法人代表的原因,包括合并和分立两种方式。法人的变更意味着公司的变更,合并和分立是调整经营规模、增加竞争优势或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合并和分立的程序相对简便,不需要经过法定清算程序。在变更过程中,需...查看全文

分裂公司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公司分立的法律后果:公司主体的变化,股东身份及持股额的变化,债权债务的变化。公司分立流程:董事会拟定方案,股东会决议,董事会编制财务文件,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查看全文

合并公司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公司合并的法律后果:解散、变更或新设公司;权利义务转移;股权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72条,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时被吸收公司解散,新设合并时各方解散。根据第174条,合并后存续或新设公司应承继合并各...查看全文

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房产证过户的原因包括房屋所有权转移、房屋租赁关系变更、房屋买卖关系变更、房屋抵押权变更和房屋权属争议。对于一、该房产是被法院或执法部门查封的房产、二、该房产是有抵押登记的房产、三、该房产是房产证未满五年的经济适用房或四、该房产是宅...查看全文

购房合同无效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根据房屋买卖合同的规定,如果合同中约定的内容不明确,可以双方协商补充。如果双方无法达成补充协议,那么应该按照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来确定。此外,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形有:1、合同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2、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查看全文

口头合同解除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口头合同可以通过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对方有异议时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此外,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以及其他法定解除事由也可解除口头合...查看全文

超载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车辆超载的处罚:公路客运车辆超员罚款200-500元,超载货物罚款500-2000元;货运车超载罚款200-500元,超载货物罚款500-2000元;运输单位经处罚不改,主管人员罚款2000-5000元。...查看全文

医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律师解答: 医保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提供医疗保障而存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例如医疗诊断误差、手术事故等;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问题也经常受到关注,例如医保基金滥用、骗取等情...查看全文

医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律师分析: 医保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提供医疗保障而存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例如医疗诊断误差、手术事故等;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问题也经常受到关注,例如医保基金滥用、骗取等情...查看全文

医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法律解析: 医保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提供医疗保障而存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例如医疗诊断误差、手术事故等;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问题也经常受到关注,例如医保基金滥用、骗取等情...查看全文

合同终止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合同终止的原因包括:债务履行完毕、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以及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情形。...查看全文

房屋供水管漏水原因及责任归属问题

房屋管道漏水责任划分及维修费用承担的原则和程序。公共管道质保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质保期过后由物业公司负责维修。住户专用管道质保期内由施工单位负责,质保期过后装修公司负责损坏维修。入住后出现问题由使用者负责。物业公司负责公共管道维修...查看全文

我国税收成本过高的原因及其对策

科学的布局。合理的设置税务机构可以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应当按照“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税收”的原则和“科学、精简、效能、服务”的宗旨,以经济繁荣地区为中心,打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域划分合理布局基层税务机构。要科学设置税务机构,遵...查看全文

涉及的法律问题与应对策略

被告应准备答辩状、搜集证据和主体资格资料,如身份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等。若委托律师代理,需提供授权委托书。法院受理后,符合法律规定的调解协议有效,拒绝履行可申请执行;不符合规定的可变更或重新达成调解协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回避问题的原因和策略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负责人和侦查人员在侦查阶段应当回避的情形,包括:是本案当事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以及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查看全文

揭示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商铺转租可能的风险包括:房东可解除合同、次承租人损坏商铺、其他法律风险。根据《民法典》规定,承租人可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给第三人,合同继续有效;如第三人损坏租赁物,承租人应赔偿。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出租人可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刑讯逼供形成的原因及遏制对策研究

刑讯逼供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是一个严重侵犯公民基本人权和对司法公正构成威胁的问题。虽然法学家和司法工作者不断强调其危害并探讨解决方案,但仍然有许多案件显示了刑讯逼供的残酷和严重后果。我国的刑讯逼供问题表现为普遍存在、手段残忍、查处率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