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是否按条款扣除?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不需要扣工资,只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单位若扣工资构成违法,但劳动者私自离职给单位造成损失,单位可要求赔偿,扣除不超过当月工资的20%。合同未到期被解除,劳动者可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赔偿。房客提前解除合同应按合同约定赔付违约金,无约定则根据评估机构确定租金标准。
本人提前解除合同是不需要按照合同旳条款扣工资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辞职,用人单位不能克扣劳动者工资,否则构成违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没有经过法定程序提前三十天通知单位,而是私自离职,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单位可以要求该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合同没有到期解除合同需如何赔偿
合同没有到期被解除,如果是被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则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其支付赔偿;即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补偿标准的二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房客提前解除合同怎么办
房客提前解除合同应该按照合同的规定赔付违约金。购房出现提前解除合同的状况,如果购房人已经与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当中,已经对违约金数额进行了约定,那么购房人可以按照合同已经约定的数额要求进行违约金的赔偿。如果没有约定好赔偿金的数额,则依据提前解除合同时间内有资格的房地产的评估机构,进行评定的同个地段同类房屋的租金的标准进行确定。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应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单位,单位不得扣除工资。若劳动者私自离职造成单位损失,单位可要求赔偿,但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合同未到期被解除,违法解除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对于房客提前解除合同,应按合同规定赔付违约金,如无约定则依据评估机构确定。请各方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是否会因为病假条扣除工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扣工资吗 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查看全文

工资是否等于扣除工资?

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通常会规定员工一个月或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罚款,这种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员工在理论上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查看全文

5000元工资是否需要扣除税款?

工资不到5000元无需申报扣除,5000元以下工资适用0%个人所得税税率。超过5000元的工资,应减去5000元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个税专项扣除可通过单位申报或自行申报,换新单位时需更新个人信息并提交至个人所得税APP。...查看全文

基本工资能否扣除罚款?

劳动法规定工资不得克扣或拖欠,但用人单位可代扣个税、社保费、抚养费等,也可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因个人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工资的20%,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按标准支付。...查看全文

工厂罚款后再扣除工资是否合法?

合理扣款原则与劳动法相关规定:企业无权随意扣工资,可根据劳动者原因扣除部分工资,但不超过当月工资的20%。若剩余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企业可代扣个税、社保费、法院判决的抚养费等其他费用。扣...查看全文

旷工是否会扣除工资?

1、旷工不得克扣员工工资,旷工只能按事假扣工资,也就是说旷工当天没有工资,不能旷一天罚三天等等,类似做法属于违法行为。2、旷工行为在很多单位属于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可能会被开除,但单位不能扣押员工已上过班的工资。3、有的单位会用其他...查看全文

员工未按时打卡,公司是否可以扣除工资?

用人单位未给上班未打卡的员工支付工资不合理,漏打卡扣工资属于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员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支付工资报酬和赔偿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支付工资和赔偿金。...查看全文

事假是按基本工资扣款吗

法律分析:如果劳动合同或单位的规章制度有约定或者规定的,则事假是按基本工资扣款。如果没有约定或者规定的,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协商按照基本工资来扣款或者依法采取其他的扣款方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查看全文

请假算事假,是否是按照基本工资扣款?

事假不一定是按基本工资扣,事假扣工资的标准要根据当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而定,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执行。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查看全文

病假是否扣除工资?

企业在员工患病期间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时,应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最低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企业应合理制定并执行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政策,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扣除工资?

怀孕急辞工,用人单位不能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支付被扣工资。急辞工资扣除不超过20%。提出辞职不需用人单位同意,可协商解决或投诉。怀孕急辞工不扣工资,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怀孕辞急工被扣工资可申请仲裁解决。绩效奖金不...查看全文

工资扣款是否合规?

用人单位扣工资是否合法,正当理由有哪些,单位无故克扣工资怎么办。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扣减工资必须有正当理由,如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用等。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若无故克扣工资将承担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工资扣除30%是否合法?

用人单位扣发劳动者工资是否合法要看具体情况。克扣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克扣工资行为有两方面标准:劳动者是否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是否有正当理由。如劳动者按合同提供无过错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无法扣除工资,则属于克扣...查看全文

个税是按月扣除还是按年扣除

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一个在公司上班的朋友只要薪资达到一定的标准都是需要缴纳税收的。那么我们一般个人所得税是按月计算还是按年呢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律师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所得税是按月计算还是...查看全文

基本工资是否扣除社保?

律师分析: 1.当工资标准低于社平工资,按照社平工资基数计算; 2.当工资标准低于社平工资,按照工资基数计算。 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也称 标准工资。在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职工劳...查看全文

基本工资是否扣除社保

律师分析:1.当工资标准低于社平工资,按照社平工资基数计算;2.当工资标准低于社平工资,按照工资基数计算。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也称 标准工资。在一般情况下...查看全文

病假是否扣除基本工资

在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的金额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最低工资标准的80%不能低于。病假期间劳动者仍然可以领取工资,但可能没有原来的工资那么多。如果用人...查看全文

工资的税款是怎样扣除的?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个税起征点)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18年10月1号之后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劳动者拿到手的工资...查看全文

工资扣税是按基本工资还是总工资?

律师分析: 交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收入是按受雇所得的总工资计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查看全文

工资能否被扣减?用人单位是否有权扣除员工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但有四种情况下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抚养费、赡养费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允许扣除的费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