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工资待遇问题:法律应对途径

律师回答
摘要:试用期辞职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解决办法:1)保存相关证据;2)协商、投诉、劳动仲裁;3)寻求律师帮助。劳动纠纷仲裁程序:递交申诉书、受理、送达申请书、答辩、开庭审理、裁决。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试用期辞职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1、当被拖欠工资时,如果没有签劳动合同,想维权就要保存下列证据: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当用人单位在辞职后不发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时,可以有下列途径解决: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
(2)劳动者可以拨打12333电话投诉,或去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3)劳动监察答对协调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4)劳动仲裁程序多一些,适合较为复杂或工资较多,或者需要申请经济补偿、赔偿金等情况,免费。
3、收集相关证据,需求律师帮助。
二、劳动纠纷仲裁程序:
1.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诉书以及相关材料;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五日内向被申请人送达仲裁申请书副本;
4.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
5.仲裁庭开庭审理、调解;
6.做出裁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延伸阅读
结语:在面临试用期辞职而公司不发工资时,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问题。首先,确保保存相关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费记录、身份证明等。其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或者拨打12333电话投诉,或向劳动监察行政部门举报。如果协商及投诉无果,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该程序适用于复杂或涉及较大金额的情况,并且是免费的。最后,记得收集相关证据,并寻求律师的帮助。劳动纠纷仲裁程序包括递交申诉书、受理、送达申请书副本、提交答辩书、开庭审理和做出裁决。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一条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职后工资待遇问题

辞退后工资不给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局申请仲裁或者起诉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公司未经员工同意单方面辞退员工是违法行为,需要支付赔偿金。根据具体情况,员工可能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查看全文

离职后试用期工资待遇的维权途径

试用期辞职公司不发工资,可保存相关证据维权。解决途径包括协商、投诉、劳动仲裁。劳动纠纷仲裁程序包括申诉、受理、送达、答辩、开庭、裁决。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限为一年。...查看全文

离职后试用期工资待遇问题

试用期辞职不发工资怎么办?建议协商解决,举报劳动行政部门或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后,要求单位补缴社保、补发工资。单位解除合同需提前通知一个月,否则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应搜集证据,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单位履行义务。...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维权途径

投诉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可向当地劳动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监察大队寻求帮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拖欠工资、拒付加班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未支付经济补偿等行为都属于侵权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相应...查看全文

员工因工伤离职后待遇问题

工伤辞职后,工伤鉴定仍然有效,可以享受相关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可以获得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和生活护理费等待遇。伤残等级和补助金额由地方政府规定。工伤鉴定的程序包括申请伤残评定、提供相关材料、支付鉴定费...查看全文

离职工资待遇问题,如何解决?

维权无果,自离不发工资的处理方法:先协商不成,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举报,要求支付工资;也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加班费等应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并加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纠纷解决途径

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可重新协商、遵循集体合同、同工同酬或国家规定。拖欠工资可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建议建立劳动关系时协商劳动报酬,保护权益。...查看全文

离职员工欠款问题解决途径

标题:欠债不还如何起诉及诉讼费用 单位在职人员欠债不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起诉解决纠纷。起诉的流程包括准备民事诉讼状、提交证据材料、参与诉讼活动等。诉讼费用根据原告的标的额确定,按照一定比例交纳。一审审限一般为6个月,若有特殊情况可...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纠纷调解后的解决途径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后,如果雇主不执行调解书,雇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明确仲裁请求和当事人达成的协议。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查看全文

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机构,调解员应具备公正、热心、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当事人可书面或口头申请调解,调解过程应充分听取双方陈述,耐心疏导,帮助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一方不履行可申请仲裁,特指支付拖欠问题可向法院申请支...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与解决途径

不动产继承诉讼的主旨是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确定继承诉讼管辖地为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继承人可以作为原告或被告参与诉讼,需要提供死亡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查看全文

应对房屋质量问题的途径

投诉渠道:消费者协会、质监局、建设委员会。最新司法解释:房屋质量问题可退房并赔偿。交房延迟等合同违约可通过房地产管理部门、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或诉讼解决。...查看全文

离职后工资拖欠问题应对指南

员工工资拖欠问题解决方法:1、协商解决;2、举报到劳动行政部门;3、申请劳动仲裁;4、搜集证据申请仲裁并要求公司履行义务;5、如仲裁结果不满意,15天内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单位不得克扣或拖欠员工工资,违法行为...查看全文

临时工工资待遇问题

临时工不给钱,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举报给劳动行政部门;2、申请仲裁,费用200-300元,胜诉公司负担;3、不满仲裁结果可在15天内起诉法院;4、要求除工资外加发经济补偿金。证明临时工劳务关系需根据合同、退休年龄、劳务合...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与赔偿问题的法律解答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补偿金,但用人单位需说明理由。劳动者可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条件未提供、未支付报酬、未缴纳社保费、违反规章制...查看全文

法律途径解决拖欠问题

债权人可以通过起诉或申请仲裁追讨债务。仲裁生效后,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拍卖债务人的财产。若债务人无财产,可能被列入法院黑名单,限制高消费。...查看全文

法律途径解决诽谤问题

起诉诽谤罪的关键步骤:准备诉状、身份信息和证据材料,去法院立案;交纳受理费;等待法院开庭通知。诽谤罪要求行为人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且针对特定人,情节严重。...查看全文

法律途径解决业主问题

如何解决小区物业管理问题?行政途径包括向政府部门投诉;法律途径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仲裁;其他途径包括协商解决、第三方调解和更换物业公司。...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伤后的工资待遇问题

本文介绍了农民工因工伤导致骨折的相关规定和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并且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如果是因骨折导致员工残疾的(一至四级),伤残人可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待遇...查看全文

离职后社保待遇问题调查:现状与问题

社会保险对于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和断保的员工有不同的影响,包括养老金待遇和再就业问题。被开除公职的参保养老保险人员仍可享受养老金待遇,但缴费年限会受影响;而未参保养老保险人员则需自行参保并缴费满15年以上才能享受养老金。社会保险费的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