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工资发放问题引关注

律师回答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企业应按劳动合同支付职工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裁员;受疫情影响造成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止,审理期限可相应顺延;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一、疫情工资也是正常发放吗
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相关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期满、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二、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三、因受疫情影响造成当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难以按法定时限审理案件的,可相应顺延审理期限。
四、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相关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企业在疫情期间停工停产时,应按劳动合同规定支付职工工资,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因疫情原因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企业应支付工作报酬,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困难时,可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裁员。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也将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日结临时工工资延迟发放问题引发关注

临时工工资约定合法且规范,按工作天数计算或完成任务确定;不签劳动合同也需签用工协议;结算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合法。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需在30天内向社保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可适当延长;未提申请可在1年内向劳动保障...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工资发放应注意哪些问题?

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查看全文

工资发放问题引发抱怨

劳动者遭遇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投诉人要准备好投诉书,并实名投诉并提交身份证和基本证据。用人单位超过30天不发工资即算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可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法院解决。工资不合理也可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查看全文

退休工资调整问题引发关注

用人单位应依法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在涉及劳动者利益的重大事项上,应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方案。工会或职工可以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协商完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查看全文

暑假工工资拖欠问题引发关注

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欠薪、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关键在于证明劳动关系,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申请劳动仲裁时需携带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引发关注

拖欠农民工工资属于劳动纠纷,不能报警;应先协商要求支付工资,若不一致可投诉调解;无效可向劳动部门投诉或劳动仲裁索赔,并要求经济补偿;《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将被责令支付工资、...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企业停产停工,工资支付问题引关注

受疫情影响企业停产停工,如果不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需正常发放工资;超过一个周期,则只发生活费;如提供正常劳动,按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发工资。...查看全文

疫情背景下单位工资发放问题

劳动者被隔离观察期间企业应照常发放工资,违反规定可提起劳动仲裁。企业受疫情影响可与职工协商调整薪酬、轮岗轮休,尽量不裁员。停工停产一个工资周期内,应按合同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周期,如职工提供正常劳动,工资不低于最低标准;未提供正常劳...查看全文

试用期工资待遇问题引发关注

试用期被辞退,应立即结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支付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方式根据合同约定和实际工作天数。...查看全文

实习期工资待遇问题引发关注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索要工资。劳动者可以搜集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招聘登记表、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证言等证据。...查看全文

消防员工资待遇问题引发关注

劳动者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若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工资,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根据第46、47条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以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为依据。...查看全文

工资问题引发冲突,工人欲辞职引发社会关注

劳动者离职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即使按惯例隔月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可以通过协商、法院支付令、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未完成交接工作只有真正造成损失时才需赔偿,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工资的20%且不低于最低工资标...查看全文

面对疫情,工资发放问题如何解决?

疫情防控期间不能上班的职工应得报酬,劳动合同不解除,到期续延。未及时返回工作岗位的职工可安排年休假,期间工资不变。超过一个工资周期未能正常劳动的职工应发生活费,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查看全文

疫情工厂停工期间工人工资发放问题

疫情期间停工停产,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支付员工工资,超过一个支付周期且提供正常劳动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应发放生活费。...查看全文

社保问题引发关注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保费。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费的,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员工不想交社保也必须购买,否则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享受社保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规定,必须按时足额支付。社...查看全文

赔偿问题引发关注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过程中因对医疗结果及其原因存在认知差异而产生的纠纷。医疗纠纷包括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和刑事责任。当事人对调解有异议时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医疗纠纷,...查看全文

学生兼职工资拖欠问题引发关注

在没有签合同的情况下,要证明劳动关系需提供证据,可先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如无效可转至劳动仲裁部门确认劳动关系,严重情况下再寻求律师解决(需先进行仲裁,仲裁期限为劳动争议的60日内)。(97字)...查看全文

工地工伤赔偿问题引发关注

工伤工地不赔偿,工伤者可向法院诉讼要求施工单位承担用工主体责任。部分地区劳动社保部门要求提供劳动关系证明,若对方不赔偿,可诉诸法院要求施工单位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疫情来袭,企业停工,如何解决贷款问题?

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灵活调整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但通知并不适用于那些没有与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的临时人员,以及能够远程办公的人群。因此,不能随意逾期还款。...查看全文

包工头因工资问题被判坐牢,引发关注

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导致刑事责任,转移财产或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可能被追究刑责,最终坐牢。根据刑法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并造成严重后果者,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