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时工作制规定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不定时工作制是一种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制度,适用于因工作性质特殊或职责范围关系需要连续上班或无法按时上下班的职工。根据劳动部规定,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长途运输人员等。此外,劳动部还规定了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条件,如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等行业的连续作业职工,以及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部分职工。
一、不定时工作制规定是怎样的
不定时工作制,也叫无定时工时制,它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性质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需要连续上班或难以按时上下班,无法适用标准工作时间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而采用的一种工作时间制度,是中国现行的基本工作时间制度之一。它是指因工作性质、特点或工作职责的限制,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是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劳动者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
二、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条件
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如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4、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如企业的消防和化救值班人员,以及值班驾驶员等。
三、劳动部关于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法律规定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五条: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延伸阅读
结语:不定时工作制是一种工作时间制度,适用于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上班或难以按时上下班的职工。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此外,劳动部还规定了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范围,包括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的连续作业职工,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以及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根据规定,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四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定工作时间规定概述

法定工作时间是按国家法律规定的最长工作时间,超过需支付加班费。劳动者每月平均应工作约167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劳动时间包括准备、结束、作业、中断等。...查看全文

误工时间鉴定规定概述

司法鉴定确定误工时间的规定,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请求司法鉴定的流程包括提交相关材料、医疗保险科审核、鉴定医生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最终将结果告知相关部门和个人。同时,司法鉴定可以接收个人委托,但需要符合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劳动法对24小时工作的规定概述

合法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天,每周不得超过44小时。加班应按规定支付加班费。计件工作的工时和报酬应合理确定。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企业特殊情况需经批准方可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查看全文

限制减刑规定概述

限制减刑的法律规定:累犯、重大暴力犯罪分子被判死缓,法院可根据犯罪情节决定限制减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最低刑期为25年,减为有期徒刑的最低刑期为20年。...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规定概述

工伤认定规定包括七种法定情形,如工作时间和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患职业病等。此外,还有三种视同工伤情形,如工作时间和岗位内的突发疾病或死亡,参与维护国家利益活动中的伤害,以及军队服役造成的伤残。《工伤保险条例...查看全文

工伤休假时间规定概述

工伤认定程序及申请要求:工伤争议或停工留薪12个月以上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休假证明来自规定医疗机构或工伤康复机构;停业留薪超过12个月或有争议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轻度工伤时间短可停工留薪,严重情况不超过12个月。工伤申...查看全文

不定时工作制考勤规定

法律分析:实行不定时工作时间制度,不需要进行正常工作时间的安排和考勤,而以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来考核工作量。不定时工作制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作时间上不再存在休息日、节假日,一律由员工根据需要自行安排。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概述

犯罪分子的减刑、假释需经执行机关向法院提出建议书,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后,对确有悔改或立功事实的犯罪分子裁定减刑、假释。非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假释。...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规定概述

诉讼时效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权利受损超过20年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无行为能力人对代理人的请求权,时效从代理终止开始计算。...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及仲裁时间规定概述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及工伤认定范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因申请中断而重新计算。工伤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内事故伤害、预备性/收尾性工作事故伤害、履职暴力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伤害...查看全文

不定时工作制最低工资规定?

律师解答: 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人员不执行加班工资的规定。但是实行不定时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仍应按...查看全文

出狱后罚金时间限制规定概述

罚金可在刑事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性上缴或分期,期满不缴纳的需强制缴纳。若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即使主刑执行完毕,也应追缴罚金。因此,罚金在主刑执行完毕后再进行执行追缴。...查看全文

不定时工作制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不定时工作制的法律规定如下:根据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平均每天原则上工作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查看全文

不定时工作制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不定时工作制规定是怎样的不定时工作制,也叫无定时工时制,它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性质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需要连续上班或难以按时上下班,无法适用标准工作时间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查看全文

不定时工作制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不定时工作制的规定主要有:1、不定时工作制是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2、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查看全文

不定时工作制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不定时工作制法律规定包括:不受《劳动法》第41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平均每天原则上工...查看全文

童工处罚规定概述

招收童工的处罚规定: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撤销登记。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使用童工的单位将被劳动保障部门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场所使用童工的,将从重处罚,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查看全文

著作权的归属规定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除非另有规定。具有作者资格的人包括:创作作品的公民、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创作并由其承担责任的作品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无相反证明)。...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程序规定概述

劳动者在因工遭受事故伤害后,需要申请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但需注意两者的区别和时间限制,社会保险部门将在60天内作出工伤认定结论,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则需在60-90天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和护理等级鉴定。...查看全文

股权强制执行规定概述

本文讲述了股权的强制执行及使用股权质权实现存在的风险。在诉讼中,如果败诉债务人持有股权,法院为保护胜诉债权人的利益,可以强制执行股权。但使用股权质权实现时,拍卖、变卖与优先权的冲突可能导致其他股东拥有的优先购买权影响到股权质押权最...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吴丽艳

北京市-北京市-丰台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66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