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劳动合同非法解除的应对策略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向劳动监察部门求助或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辞退、福利、工资等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应遵循合法、公正、及时、调解原则,保护当事人权益。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请工会或第三方协商达成和解。
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求助,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延伸阅读
应对劳动合同非法解除的法律保护措施
应对劳动合同非法解除的法律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害方可以通过与雇主进行协商和调解,寻求解决劳动纠纷的和解方案。其次,受害方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投诉,寻求法律支持和仲裁裁决。此外,受害方还可以委托律师提起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追究雇主的法律责任,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最后,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劳动合同执行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力度,以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保护。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应对劳动合同非法解除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通过与雇主协商、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争议仲裁或民事诉讼等方式,劳动者可以有效解决劳动争议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劳动合同执行的监管,以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只有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才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遭遇劳动仲裁时的应对策略

劳动仲裁是省钱高效的维权方式,生效裁决书可申请强制执行。不服劳动仲裁可提起一审,上诉至二审。单位不支付可申请强制执行,拒不履行判决可追究刑责。适用劳动仲裁的情形包括劳动关系、合同、离职、工资等争议。劳动仲裁收费标准为受理费和处理费...查看全文

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解除后,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两倍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单位应继续履行;如果劳动者不要求或合同无法履行,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查看全文

公司遭遇劳动仲裁后的应对策略

劳动仲裁是解决公司与员工劳动争议的合法途径,其裁决结果并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因此劳动仲裁案件本身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劳动争议,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与聘...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解除原因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我国法律无强制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6、37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劳动者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后遗症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没有解除处理办法:1、劳动者可继续履行合同;2、实际上已结束劳动关系,可要求用人单位出具终止证明;3、不再具备履行条件,应及时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遭遇装修合同纠纷应对策略

装修房子纠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甲方因材料选择不当、合同不完善导致纠纷;乙方因测算不精确、合同不完善导致纠纷。解决方法:双方共同分析矛盾原因,友好协商解决;如乙方不配合,甲方可向行业协会或管理部门反映,寻求解决;若仍无法解决,甲方...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被公司开除的应对策略

开除员工争议处理及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无论开除理由是否正确,只要职工对开除处分不服,就属于开除争议,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应受理申诉。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劳动者患病、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裁员等。...查看全文

遭遇劳动仲裁,用人单位的应对策略

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应向基层法院起诉,除非认为仲裁裁决存在错误、无管辖权、违反程序、伪造证据、隐瞒证据或仲裁员行为不当。劳动仲裁庭开庭裁决前需通知当事人,听取申诉和答辩,进行调解。若无协议或不接受调解,仲裁庭裁决后15天内可向法院...查看全文

劳动协议解除后的应对策略

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除劳动者过错外,其他三种解除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申请仲裁要求支付补偿金。...查看全文

遭遇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何应对?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遵循法定程序,否则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用人单位可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解除合同,并需提前通知工会。若选择额外支付工资,则无需提前通知...查看全文

遭遇婚姻第三者的应对策略

婚姻出现第三者,根据情节不同,解决方法有所区别。重婚可起诉追究法律责任,破坏军婚可处罚。第三者教唆犯罪需承担法律责任。破坏军人婚姻罪分为重婚型、同居型和通奸型。处理第三者需有证据和违法事实支持,未达立案条件可要求赔偿。...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解除后的应对策略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一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无需对方同意,可以通过通知对方或诉讼仲裁解决。合同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生效,通知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期限,到期未履行则合同自动解除。如对方有异议,任一当事人可请求法...查看全文

逾期劳动合同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逾期合同的处理方式,包括工伤延长合同期限和用人单位原因续订合同。劳动关系应建立书面劳动合同,若未订立,劳动报酬按集体合同规定执行。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查看全文

遭遇银行贷款起诉的应对策略

被银行贷款起诉的处理方式及起诉流程。处理方式包括强制执行财产、追究法律责任、个人征信损失等。起诉流程包括提交起诉书、提供相关证据、立案手续、预交费用等。起诉是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行为,法院只有在接受起诉后才会进行审理。...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期满后的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协商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在期满前一个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可终止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需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丢失与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弄丢了不必担心,可以向用人单位复印保存的一份要求加盖印章,标注复印来源即可,不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履行应遵循亲自履行、全面履行、实际履行和诚实信用原则。劳动合同的变更需要经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只是对合同内...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丢失后的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法要求劳动合同一式三份保存,丢失一份可复印加盖印章,如果用人单位不给复印可到劳动部门复印,合同不能补签除非用人单位同意,合同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查看全文

遭遇线下交易诈骗应对策略

如何举报线下交易诈骗及立案问题:保持冷静,立即报案,提供线索,保存相关物品和资料。诈骗罪可处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举报诈骗可向公安机关报案、举报中心,留存证据如聊天记录、银行转账单据。线下交易被骗可立案,公安机关根据情节和金额确定...查看全文

二手房合同解除与应对策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或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未履行直接反悔的,一般会涉及到定金的问题。支付定金一方反悔的,对方有权要求双倍返还定金;收取定金一方反悔的,对...查看全文

遭遇他人恐吓威胁时的应对策略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以下行为的处罚:1、恐吓他人人身安全;2、公然侮辱或诽谤他人;3、捏造事实诬告他人;4、威胁、侮辱、殴打证人及其亲属;5、多次发送干扰他人生活的信息;6、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违法者将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