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患者休息20天能获得工资吗?

律师回答
摘要:轻微工伤休息20天有工资吗?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是怎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发生轻微工伤需要休息20天的,用人单位要正常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最长不超过3个月。超过期限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再受理申请,伤者无法获得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待遇。
一、轻微工伤休息20天有工资吗
发生轻微工伤需要休息20天的,要休养的20天内,用人单位要正常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是怎样的
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问题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申请超过法定的期限后,会有下列法律后果:
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受理用人单位或伤者或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的工伤认定申请,因而无法获得法规规定的工伤认定书;
2、伤者无法启动劳动能力鉴定部门的劳动能力鉴定;
3、因为工伤认定超期,伤者无法从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情况,轻微工伤休息20天期间,用人单位应正常支付工资。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天内,最长不超过3个月。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认定申请,伤者或其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超期申请将导致无法获得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待遇。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妇女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一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五条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患者能否获得病假工资?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应按原工资支付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单位不能以底薪或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违法单位可被投诉或仲裁。病假期间,单位应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但不能低于80%。...查看全文

轻微工伤如何获得20天带薪休息?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应按照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工资,但实际中很多单位按底薪等发放,这是违法的。工伤职工可投诉或提请仲裁申请,维护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轻微工伤休息20天有工资吗

法律分析:轻微工伤休息20天有工资。根据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仍可获得工资报酬

工伤赔偿标准与认定程序:工伤赔偿按月平均工资计算,根据工龄决定基数;工伤认定需提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一般60日内作出认定。...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如何获得工资报酬?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内按原工资发放工资,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具体停工留薪期的长短应结合伤情和医院意见确定,可咨询当地劳动部门。...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出院后可否获得工资?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其工资应该保持不变,并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当工伤职工被评定为伤残等级后,其原待遇将会停发,并按照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在停工留薪期满后,如果工伤...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养伤期间是否能够获得工资?

本文讲述了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的相关规定。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会按照原工资支付工伤职工工资,工资以月为单位进行支付。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如果用人单位在工伤职工治疗期间没有按时支付工...查看全文

工伤骨折患者休息三个月可获得多少赔偿?

工伤骨折休息三个月能赔多少钱?工伤赔偿金额需根据骨折部位和伤残程度鉴定确定,一般在几万元左右。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资、交通食宿费等。工伤认定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申请表需...查看全文

工伤骨折患者如何获得三个月的休息赔偿?

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停工留薪期内工资不变,单位支付。工伤保险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辅助器具费等,根据实际花费和可报销范围计算。骨折导致伤残,根据伤残级别计算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的休息时限

员工受伤后,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停工留薪期是指在工伤医疗期间,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可根据伤情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的长短取决于员工受伤情况,用人单位需了解员工恢复情况和当地的工伤...查看全文

工伤治疗结束后,患者如何获得工资?

工伤期间职工有工资,停工留薪期内工资不变。《劳动合同法》规定,职工因工伤或职业病需停工接受医疗时,所在单位应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根据法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合格、严重违规、严重失职、对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如何获得误工赔偿?

受伤住院误工费的赔偿:有固定收入的按照误工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水平计算,无法证明平均收入则按照相同、相近行业的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查看全文

抑郁症患者能否获得工伤赔偿?

工伤认定是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的伤害、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伤害等。...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辞职后能否获得赔偿?

职工七至十级伤残可获得工伤待遇,主动辞职需用人单位过错,解除劳动合同可获经济补偿金。赔偿可协商、劳动仲裁或起诉处理。劳动仲裁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提供相关材料。起诉需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包括双方信息、请求、事实、理由、证据。工...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养伤期间如何获得工资报酬

劳动者工伤停工留薪期间未支付工资福利待遇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应据理力争,要求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工资。策略包括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回忆工伤发生后的态度和措施,最后可要求支付“生活费”。...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回家休养可否获得生活费?

本文介绍了工伤患者在回家休养期间可以获得生活费,并在停工留薪期内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可以适当延长,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时可以延长至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时,继续享受工...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如何获得误工费赔偿?

误工费的确定与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有关,误工时间由医疗机构证明确定。对于因受伤致残而持续误工的当事人,可以计算到定残日前一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领取误工费的年龄没有严格限制,只要因工伤导致误工收入减少,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限...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主动辞职能否获得赔偿?

工伤后主动离职是否有赔偿,取决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过错。如果单位无过错,员工主动离职不享有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单位有违法行为,损害劳动者权益,则员工有权主张经济补偿金。员工主动辞职一般无补偿,除非被迫辞职或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未签劳动合...查看全文

工伤治疗期满后,患者如何获得正常工资?

工伤员工工伤医疗期满后不来上班,用人单位不能辞退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一至六级工伤员工必须保留劳动关系,除非员工提出解除合同或严重违纪。七至十级工伤员工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解除合同,如合同期满、员工提出解除、严重违纪或用人单位破产...查看全文

工伤瘫痪患者如何获得赔偿?

工伤致下体丧失劳动能力,需要进行伤残鉴定。单位需终身抚养,若一次性结清赔偿费,考虑家庭情况、户口、婚姻状况等因素,赔偿金额将更高。国家有相关规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