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计算原则与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日工资计算方法有两种: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计算和按平均日历天数计算。根据劳动法规定和劳保部通知,月工作日为20.83天或30天,日工资为月标准工资除以月工作日。在第一种方法中,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缺勤不计入缺勤天数;而在第二种方法中,缺勤会计入缺勤天数。2000年的通知同时被废止。
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A、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
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公休假日,再除以12个月计算求得。
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不计算为缺勤天数。
B、每月按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30
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计算为缺勤天数。
劳动法律根据: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法律规定,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即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另一种是按照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即日工资=月标准工资÷30。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废止了2000年3月17日发布的相关通知。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工资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工资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十一条【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上位概念。      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查看全文

工资计算方法与法律规定概述

日工资计算方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日工资可按月平均法定工作天数或平均日历天数计算。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需在约定日期支付,遇节假日则提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应按不低于规定标准支付工资,包括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工作和法定休假节日工...查看全文

日工资计算规范与法律法规

日工资计算方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需按约定日期支付,节假日或休息日需提前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周、日、小时工资制可按相应周期支付。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时,需按不低于规定标准支付工资。...查看全文

误工费的计算原则与方法

道路交通误工费的计算方法及标准。误工费是指在受伤到完全康复期间,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误工费需要考虑受伤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对于有固定收入的人员,根据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人员,可以参考最近三年...查看全文

法定节日加班工资的计算原则

法定节日加班工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不得以调休等方式代替。周末加班工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8小时外加点加班应支付不低于150%的工资。...查看全文

误工费认定的法律原则与规定

误工费认定的法律规定是指侵权人应向被侵权人赔偿因伤害而减少的收入。固定收入者按实际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者按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查看全文

离职工资的计算原则

工资支付与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规定: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拖欠、克扣,不得延长工作时间,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督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情况,对违规行为可责令支付工资并赔偿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界定及差异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在于:内容上,规则具体而明确,原则较为笼统;适用方式上,规则是全有或全无的,而原则可以有不同强度和冲突;作用上,规则强度大,原则可协调规则矛盾并作为法官判决依据;来源上,规则源于立法者,原则来源广泛;适用范...查看全文

日工资计算的法律规定

日工资计算的方法: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根据法律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休息日加班:...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深圳工资计算

法律分析:月工资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1.75天。 一、工资。工资是指由用人单位定期用货币支付给劳动者...查看全文

工资计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本文讲述了工资的计算方法和包括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和绩效工资等组成部分。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如果老板长时间不发工资的处理方式,包括劳动监察投诉、劳动仲裁和起诉等途径。最后,实际到手工资需要扣除个人所得税后才是职工实际工资。...查看全文

伤残误工费的计算原则与方法

伤残误工费的计算方法及证据要求。根据伤残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费赔偿标准。有固定收入者减去事故后的劳动收入,无固定收入者按最近3年平均收入或相近行业平均工资计算。证据包括收入状况和误工时间。误工费是非工作期间发放的,需提供收入证明...查看全文

新员工工资计算规则

新入职员工工资计算与赔偿:根据劳动法规定,新员工工资按日工资计算,即月工资除以21.75。私营企业可能存在不合规的工资项目计算方式。如遇未支付工资,应搜集相关证据,向劳监大队投诉并调解,若不成功,可向劳动局申请仲裁。劳动局调查后可...查看全文

员工月工资计算规则

工资计算应考虑出勤天数和加班时间,月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工作日加班费=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双休日加班费=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计件工资怎么算

一般按各该等级工人的日工资率除日产量来确定。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一般如下:计件单价等于,某等级工人的日或小时工资标准除以,日或小时产量定额。如果是按照工时定额来计算计件单价的,那么计算公式通常时候:计件单价等于,某等级工人的日或小时...查看全文

劳动法中的工资计算规则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法规定按劳分配原则,同工同酬。日工资计算为月工资÷21.75,小时工资计算为月工资÷(21.75×8)。最低工资由省级政府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查看全文

工伤工资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本文讲述了工伤工资的计算方式、工伤期间是否能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工伤期间用人单位不给工资的应对措施。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工伤期间职工的工资应由原单位按月发放,其工资福利待遇应与受伤前保持一致。同时,用人单位不能在工伤期间解...查看全文

公务员工龄工资的计算原则

公务员工龄工资计算及福利待遇概述:基本工资按职级确定,工龄工资每年增加60元,奖励工资每月300元,补助包括车补、取暖补助、出勤补助、山区补助和地区差别补助。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根据学历确定。退休公务员生活费为退休前工资的80%...查看全文

周末加班工资的计算原则

周末加班工资根据劳动法规定,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但不安排补休,需支付不低于150%至200%的工资报酬。计算方法为日工资乘以200%。节假日加班工资按不低于150%至300%的标准支付。计件工资者按150%、200%、...查看全文

试用期内工资的计算原则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单位违法需支付拖欠工资25%的补偿金。离职需提前通知单位,办理离职手续。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期限不同而有限制。即使在试用期,员工权益依然受法律保护,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