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劳动者在面临劳动争议时,可以选择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直接申请仲裁,如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15天内向法院起诉。根据国家规定,劳动者在仲裁或诉讼时,可要求除全额支付工资外,还应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投诉劳动纠纷:1.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2.申请仲裁(费用200-300元,胜诉公司负担);3.不满仲裁结果可15天内起诉;4.要求支付工资报酬外的经济补偿金(百分之二十五)。...查看全文
口头变更劳动合同未达成一致时,不能变更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对于协议拆迁,未补偿强拆是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前需要对被拆迁人进行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举报公司乱扣工资的方式及相应法律补偿:1、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反映;2、申请劳动仲裁;3、如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起诉至法院;4、若用人单位不支付仲裁或诉讼决定的工资,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相当于工资报酬的百分之二十五。...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压工资的问题:一些公司以迟发工资来防止员工突然离职,但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必须提前30天申请离职。对于规范的企业,压工资并非为了防止人员离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未按合同提供保护、未及时支...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及拖欠工资的证明与解决途径。可以通过工作证、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工资单、证言等收集充足证据。可先协商解决,如不成可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如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仲裁书后15天内起诉法院。...查看全文
受疫情影响不能上班的职工,企业应支付工资,劳动合同续延;未及时返回工作岗位的职工可安排年休假,工资不变;超过一个工资周期未能上班的职工应发放生活费,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查看全文
如何要回拖欠工资:1.没有证据可通过协商、调解要工资;有证据可通过仲裁、起诉要工资。2.工厂拖欠工资处理:确认劳动关系,协商补发工资;不成可投诉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大额可请律师打官司追回工资。...查看全文
工作不到一个月也应发放工资,用人单位无论是否有劳动合同或合同是否有效都必须支付报酬。若拒绝发放,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追讨被拖欠的工资。...查看全文
旷工自动离职仍有权获得工资,但单位可扣除部分工资;自动离职公司必须支付工资,但可适度扣减,扣减额度不得超过20%或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可以以用人单位存在严重过失为由提出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或提前30天通知公司辞职后正常离职。...查看全文
申请病退的条件及病退后的工龄工资待遇。申请病退需满足养老保险缴费原则、住院出院时间等条件,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病退人员领取的待遇较正常退休人员少,因病提前退休每提前一年退休,待遇减少2%;退职人员的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仅按40%计算...查看全文
工资支付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拖欠工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可责令支付工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包括克扣工资、拒付加班费和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补偿和赔偿金按国家规定执行。...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拖欠工资问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请工会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若协商或调解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查看全文
劳动者维权途径:举报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起诉法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支付加班费或经济补偿时,劳动者可要求全额支付报酬并加发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陪护人员在交通事故中有权主张误工费,根据其收入情况计算;无收入者按护工报酬标准计算,陪护期限至受害人恢复自理能力为止。如受害人因残疾无法自理,陪护期限可根据年龄、健康等因素确定,但最长不超过20年。...查看全文
我们发现交警地位在公安局地位算是比较高的,所以待遇相对也比较好。我媳妇就是十八线贫困县交警队正式民警,她基本工资和工作、生活津贴到手4500元左右(四级主任科员),车补每月600元(一季度一发),警衔津贴每月(一级警司)860元,...查看全文
根据教育部规定,毕业生就业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国家规定执行,工龄从报到之日计算。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档案按国家规定管理,工资待遇由双方协商确定。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享有劳动报酬。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是指与...查看全文
压工资违法,扣工资行为包括请假扣3倍工资、孕期女职工产检扣工资、单位为捐赠强扣工资、员工辞职单位扣工资,都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权投诉并要求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查看全文
新员工工资按照日工资和出勤天数计算,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工资应按劳分配原则和同工同酬原则进行分配。日工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总额除以21.75,再乘以工作天数。劳动保障部的通知中提出了“制度工作日”和“制度计薪日”概念,用...查看全文
产假有工资,但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保胎假按病假发,产前15天按实际工资的八成发,产假领取生育津贴,哺乳假六个半月按实际工资的八成发。陪产假没有具体规定工资,单位投保生育险则由社保机构支付,否则由单位自行支付。基本上所有单位都有产假工...查看全文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12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