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遭遇单位阻止离职,如何应对?

律师回答
摘要:单位对员工辞职的态度取决于情况,希望员工离开的会感到松口气,不愿承担经济补偿;不希望员工离开的会考虑招聘替代者。单位辞退员工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不会随意辞退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提前通知单位可解除合同,试用期内提前通知三日可解除合同。根据不同情形,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单位应支付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
单位没有辞退员工,员工本人自己辞职,单位会根据不同情况出现不同的想法。单位本身希望员工离开,不愿意承担经济补偿的情况下会感觉松了口气。单位不希望员工离开,员工辞职,那么单位会想如果再招收一个员工来顶替位置。单位辞退员工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所以单位是不会随意辞退员工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员工自行辞职时,单位会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反应。单位希望员工离开且不愿支付经济补偿时,可能会感到松了口气;而单位不希望员工离开时,可能会考虑招聘替代人员。单位辞退员工时,根据不同情况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因此,单位并不会随意辞退员工。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照法定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一条 【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第四章 劳动管理 第二十条 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
特区企业职工可按照劳动合同规定,向企业提请辞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遭遇工伤,单位不赔偿如何应对?

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首先应向当地工伤保险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在认定为工伤后拒绝赔偿时,工伤者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申请先行支付。根据《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第6条第2款之规定,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时,职工或其近亲...查看全文

中介公司阻止员工辞职,如何应对?

离职员工有权利离职,公司禁止离职将视为违反劳动法。员工可以举报或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离职员工只要出勤,都会有工资,公司应按照实际出勤天数和原月工资的日平均工资结算并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查看全文

职工遭受工伤时,单位应该如何应对?

工伤事故发生后,单位需上报并安排工伤鉴定。单位应在30日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住院治疗工伤,单位需支付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为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查看全文

遭遇用人单位催退,如何应对?

用人单位劝退劳动者时,若同意,可要求支付补偿金,若不同意出具辞退通知等书面材料,可报警收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违法辞退可要求支付二倍经济补偿;若拒绝劝退,用人单位需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不履行可申请劳动仲裁。...查看全文

单位突然停止工作,员工如何应对?

维权建议:单位停工需保留证据,先协商,若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法》规定单位解除合同需出具证明,劳动者有权要求转移手续和经济补偿。单位应保存合同文本至少两年备查。...查看全文

遭遇工伤如何应对

工伤流程:送医治疗→工伤认定→复议或诉讼→劳动能力鉴定→赔偿。个人可向劳动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供相关材料。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未参保单位应支付工伤保险费用。...查看全文

遭遇离婚,如何应对?

离婚诉讼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出与另一方解除婚姻关系的诉讼。当一方坚定要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离婚时,可以进行诉讼离婚。有关部门可以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查看全文

工伤伤残鉴定遭遇争议,单位应该如何应对?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受伤,可以申请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不服工伤伤残鉴定,可以向上一级的劳动能力鉴定部门提出第二次工伤鉴定申请。如果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查看全文

遭遇员工劳动仲裁,如何应对?

劳动仲裁答辩状的主旨是指导用人单位如何正确撰写劳动争议仲裁答辩书。答辩书应包括首部、前言、主体和结尾及附项几个部分。在主体部分,要针对申诉人提出的问题逐个回答,恰当运用逻辑推理和提供相关证据。结尾部分应包含致谢和落款,附项可列明相...查看全文

遭遇离职后公司拖欠工资,如何应对?

离职后公司拖欠工资应该怎么办?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2.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最好是可以先协商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可以选择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查看全文

怀孕员工遭遇公司裁员:如何应对?

怀孕期间被公司辞退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权,但公司不得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辞退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按照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和能证明劳动关系的相关...查看全文

工厂禁止离职员工离开,如何应对?

公司不得阻止劳动者正常离职,否则违法。劳动者有权要求公司配合办理离职手续。公司若因劳动者擅自离职遭受实质损失,可要求劳动者赔偿。若公司不让劳动者离职、不给办理辞职手续,劳动者可向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要求改正。若监察大队协调不成,劳...查看全文

遭遇无端裁员,如何应对?

被无故辞退后,劳动者可依据劳动法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倍补偿。维权措施包括理性对待、协商不成则寻求司法帮助。劳动者可通过逼迫辞职或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支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员工遭受无故辞退,用人单位如何应对?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如果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或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查看全文

离职公司阻止员工离职

劳动者依法提前申请离职,无需用人单位批准,用人单位需开具离职证明并结清工资;如用人单位不配合,劳动者可投诉劳动监察大队或申请仲裁,劳动局会要求开具离职证明并支付克扣工资。...查看全文

遭遇员工劳动仲裁,企业应如何应对?

企业被员工劳动仲裁后的处理方法:与申请人协商撤回申请、补签劳动合同、与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协调、准备补偿。劳动仲裁结果不执行的处理方法:申请强制执行,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对单位罚款、对主要负责人拘留。劳动仲裁生效执行期限为6个月,超...查看全文

离职员工未提前告知单位,单位应对其如何处理?

员工不辞而别的单位处理方式:公司在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时应提前通知工会,通知书应明确员工解雇日期、转移手续要求,员工行为与公司无关,但仍需按时结算劳动报酬。...查看全文

遭遇工伤,如何应对处理?

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在发生工伤后,受伤者应该迅速将受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接着,需要进行工伤认定,以便确定受伤者是否符合工伤标准,并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如果工伤认定结果不符合标准,受伤者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查看全文

遭遇劳动仲裁争议,职工如何应对?

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30日内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如裁决存在错误、无管辖权、违反程序、伪造证据、对方隐瞒证据或仲裁员行为不当。法院经审查核实后,裁定撤销裁决。对于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决,...查看全文

失业职工如何应对单位无理裁员?

无正当理由辞退劳动者属违法行为,需支付赔偿金。赔偿金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确定,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12个月。月工资高于三倍平均工资,按三倍支付,最高不超过12年。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查看全文